严寒冬季警惕心理感冒的侵袭

冬季,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经常然我们难以正常的工作,浑身酸痛,头痛眼花,你知道比身体感冒好要厉害的是什么吗?心理感冒!那么你有心理感冒的倾向么?冬季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心理感冒呢?

快来测测自己的心理有没有感冒吧:

1、总感到情绪低沉,闷闷不乐;

2、对生活感到没意思、没劲;

3、自己感觉思维和反应总是比平时慢半拍;

4、遇到事情常常自责、内疚,埋怨自己把事情搞糟了;

5、容易疲倦、不愿活动;

6、心中有莫名其妙的烦恼;

7、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

8、特别容易受惊,也容易感伤,感情脆弱;

9、抱怨身体各处疼痛,但又查不出问题;

10、没有食欲或者依靠暴饮暴食来对抗情绪的不适;

11、遇到有魅力的异性,却丝毫感觉不到对自己的吸引力;

12、不再注意自己的仪表,邋邋遢遢。

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现了以上的困扰,就一定要警惕了,可能是心理抑郁在作怪。

心理抑郁的表现也不同于其他神经症性的心理障碍,一般心理抑郁的朋友们由于症状的普遍性,有时会忽略自己的问题,这就需要好好讨论一下如何判断“心理感冒”的存在。

什么是“冬季心理感冒”?

据了解,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种常见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而冬天更易出现这个症状。

冬季心理感冒患者每到冬季就有股无形的压力,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没有生气。他们特别喜欢睡觉,但多梦、睡眠质量差。这些人的自我评价往往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喜欢将自己关在屋里。专家表示,因为冬季气温明显降低,日照少,人体褪黑激素分泌增加,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再加之冬季户外活动减少,情绪就更容易感到低落。很多人因此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很糟糕,却不知道其实是外部环境导致了这一现象。

加强户外锻炼可防“心理感冒”

对于患有“心理感冒”的人来说,要主动与人接触、沟通、交流,积极向亲友倾诉和聊天等。也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并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冬天人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光照时间,以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乳类、花生等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食品,以调节大脑的功能和情绪。另外,延长光照时间,多穿鲜艳暖色系的衣服或是将家中装饰变换成鲜艳颜色等也有助于调整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