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安度阳春三月

导语:阳春三月,是踏青的好时光;而同时也是气候多变,阴晴交替不定的日子,怎样才能安度好这阳春三月呢?下面看看中医专家的建议。


中医教你安度阳春三月 br />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短短数语便将春季养生的精髓道破:春季阳气上升,自然万物生发,人体便需扶养生发之气,早睡早起,穿宽松的衣服,缓慢地行走……

在阳春三月里,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间的生发之气萌动,万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医养生专家建议春季养生从饮食、起居各等方面加以调节。另外专家建议:在屋里“猫”了一冬的人们该到户外“抻抻筋”了。

常被疏忽的“筋缩”

中医认为人身共有485道大筋,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关节囊、神经和血管,甚至关节软骨、关节盂缘等。人们就是靠这么多的大筋维护着,完成各种活动。

筋的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筋需要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保持伸缩力、弹性。

这么多的筋难免不出问题,最常见的是所疏忽的“筋缩”。筋缩就是伸缩范围减小了,原来能拉一米的筋现在只能拉至半米了。

筋缩的“筋”从病理上看,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增厚,肿胀,有些是常见的“筋疙瘩”形成,严重的会出现萎缩;触摸筋缩的筋,会感觉紧张、僵硬、痉挛、肿胀、囊样变,会摸到增厚甚至“筋疙瘩”,压痛明显;从功能上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头受限,弯腰困难,抬腿弯膝不如从前。

筋缩的“筋”,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筋脉失养,麻木抽搐等一系列病症。

“筋缩”直接危害健康

许多疾病是由筋缩引起的,如头晕、头痛、颈肩疼痛可由颈肩部的筋缩引起;胸闷、背痛、乏力可由胸背部筋缩引起;腰酸膝软、臀下肢疼痛麻木可由腰、臀、大腿筋缩引起。就连日常中的一着风、一受凉就头痛也是头部的筋缩所致。

年纪越大,驼背弯腰,疲惫乏力,行走迟缓,身材趋于佝偻,这其中“筋缩”也难逃干系。

专家提醒:筋缩的最大危害是发生的缓慢,不知不觉,许多人看医生,仍未见好转,或仅有部分疗效的,可能大多是筋缩在作祟。

筋缩多见于工作单一,活动空间狭小的人、关节肌肉损伤后治疗不彻底的人群、中老年人、很少参加锻炼的人、常做家务的家庭妇女更是多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