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交冬”“贺冬”“亚岁”“一阳节”和“消寒节”等等。
冬至饮食养生
营养专家提醒说,从养生学上讲,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公众在饮食养生方面要注意“三多两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冬至起居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冬至的由来
民俗专家介绍说,根据史料记载,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各地的冬至习俗
冬至是阴阳更替的特殊日子,中医讲究保护初生的阳气,因此冬至前后是最佳的养生时间,此时人们的养生食谱也需有所讲究。古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还曾有“亚岁”的别称——“岁”即“年”,新年之意,即称亚岁,可见确实重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中国的不同地方,也形成了不同的冬至饮食文化,那么究竟各地的冬至习俗有何不同,冬至养生食谱都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