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搭配豆腐营养更丰富

大豆具有丰富的营养,每百克大豆可为人体提供近40克的蛋白质,是瘦猪肉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鱼的2倍多。大豆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配比非常接近人体需要,容易吸收。更为重要的是大豆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还可降低人体胆固醇,从而抑制和预防一些癌症的发生。豆腐是豆制品的精华,所以人们应该多吃豆腐少吃肉。吃豆腐应该注意科学搭配,最科学的搭配方式有以下几种:

豆腐配鱼,营养富裕豆腐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含量非常丰富;鱼类苯丙氨酸含量比较少,而豆腐中则含量较高。这样两者合起来吃,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营养价值。由于豆腐含钙量较多,而鱼中富含维生素D,两者合吃,借助鱼体内维生素D的作用,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因此,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青少年、孕妇食用。

豆腐配肉蛋,营养高一半豆腐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缺少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如果单独烧菜,蛋白质的利用率则很低。如果将豆腐和其他的肉类、蛋类食物搭配在一起,可以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营养利用率。

豆腐配海带,加碘又补钙豆腐及其大豆制品,营养丰富,价格便宜,能补充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铁等。豆腐中还含有多种皂角甙,能阻止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分解;但皂角甙又可促进碘的排泄,容易引起碘的缺乏,海带含碘丰富,将豆腐与海带一起烹调,是十分合理的搭配。

豆腐配萝卜,身体不受挫豆腐属植物蛋白,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特别是白萝卜的消化功能强,若与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的吸收,人也就不会受消化不良的困扰。

豆腐最适合什么时候吃

豆腐的药用价值比较高,尤其适合春夏吃。因为春夏肝火比较旺,应少吃酸辣、多吃甘味食物来滋补,豆腐就是不错的选择。它味甘性凉,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下火的功效,可以消渴、解酒等。

由于各地口味不同,做豆腐的花样丰富,豆腐脑、豆腐干、豆腐皮、南豆腐、北豆腐各有各的特点,成都的“麻婆豆腐”,口味麻、辣、鲜、嫩、烫,春夏食用能使人食欲大振;东北的“素鸡豆腐”,含优质蛋白,低热低脂,更易为人体吸收,色泽美观,五香味浓;沿海一带的“蛤蜊杏仁豆腐”,蛤蜊滋阴明目,杏仁止咳润肠,再加上豆腐的清嫩软滑,味甘爽口,是春夏滋补的一道好菜。

吃豆腐有哪些“坏处”

豆腐纵有千百种好,吃时还是有些“忌讳”。由于豆腐的原材料大豆,含有皂角苷,虽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也能促进体内碘的排泄。长期大量吃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

此外,豆腐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食用过多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且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每次以100克为宜。

大白菜怎么吃有营养?

大白菜营养丰富,除了含有维生素C、钙、磷、铁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B2。经常食用大白菜,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大有好处。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是,营养学家们指出,冬季食用大白菜,让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素,烹饪大白菜的方法最为关键。

第一,先洗后切。一般蔬菜在烹饪之前都是先洗后切,以保证营养成分不被丢失,烹饪大白菜时也是这样。由于大白菜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都易溶于水,若切后再洗的话,这些营养成分就容易损失。

第二,烹调加醋。在烹饪大白菜时,适当放点醋,无论从味道,还是从保护营养成分来讲,都是必要的。醋可以使大白菜中的钙、磷、铁元素分解出来,从而有利于人体吸收。醋还可使大白菜中的蛋白质凝固,不致外溢而损失。

第三,用开水焯。平时人们做大白菜,有时用热水烫,有时不烫。研究者发现,烹饪大白菜时,用开水焯一下,对保护其中的维生素C很有好处。如果是用热水烫,最好是用开水。因为,大白菜通过加热,可产生一种氧化酶,它对维生素C有很强的破坏作用。这种氧化酶在温度65℃时活动力最强,而在85℃时就被破坏了。所以,用热水烫大白菜,一定要用沸水,不能用温水,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不被破坏。大白菜中的维生素C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熬白菜也不要时间过长,醋可以晚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