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季养生保健的几个要素

寒风衔着冬天而来,此季节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怎样才能调整好身体状态,顺利越冬?

养生,首先是养德。古代学者就曾提出“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在道德修养与健康养生的关系方面,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强调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长寿。

其二是养神。心藏神,为一身之主。中医强调七情内伤是疾病主要病因之一,如过怒则伤肝,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则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症候(脑血管意外)。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久则可导致痰浊上扰,抑或心脾失养气血失畅而冠心病遂生。

其三是珍惜精气,节制色欲。倘不知爱惜,那么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不能健康长寿。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闱,习武备”之故。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其四是保护脾胃,饮食有节。肥甘厚味常为致病之源,过饥过饱易伤脾胃之气。有些人虽然尽量少食或不食这一类食物,但胆固醇仍然很高,这就要靠体育锻炼来帮助解决问题了。

其五是重视运动,勿使过度。提倡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在我国是古已有之。若以强壮身体为目的,则内功、外功均可;如从养生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则以内功为好。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过寒冬,必须重视保暖,而头、背、足则是保暖的重点。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背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许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因此,人们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强背部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脚暖

俗语说“寒从脚下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引发人体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平时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另外,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后以手掌按摩脚心10分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冬季是滋补强身的大好时节。下面推荐的5款粥,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简单易得。您不妨动手一试,不仅暖胃暖心,还能缓解疲劳、抗衰安神。

第1款:何首乌粥

特点:煮成的粥有淡淡药香, 温润爽口。

制作方法:

取一根5cm 长的何首乌,切碎;

将120g米洗净,加清水,放入切碎的何首乌,煮成粥,冷热食均可。

营养点评:

此款粥有净血、安神、通经之效。何首乌自古就是长寿圣药。不仅能强壮身体,旺盛精力,延缓衰老;另外,何首乌亦可治痔疾,或作为妇女产后之保健补品。

第2款:楮实子丁香粥

特点:芳香浓郁, 入口甘绵。

制作方法:

取一段8cm的楮实子装入纱布袋内,用水泡1~3小时,使其软化;

取120g米,洗净,与楮实子药袋同置锅中,加水煮粥;

煮好后加入少许食盐,并将药袋取出,抛弃药渣,此时楮实子的药效已经溶入粥内;

加入5~6粒丁香同煮,口感和滋养效果均更佳。

营养点评:

楮实子大小有如芝麻,无气味,煮成的粥全无药气,可预防衰老,强精键体;女性食后可美化肌肤;小孩食后可增强视力,并有利尿作用。

丁香具有强烈的芳香, 其成分中含有兴奋剂,能给各器官适当的刺激,使全身的活力增强。此外,丁香有健胃、解毒、镇痛等功效;又能消除口臭及难闻的体臭。

第3款:人参山药粥

特点:风味独特, 十分爽口,尤以趁热时食用,口味最好。

制作方法:

将一段5cm人参切碎,加水;

取约110g米,洗净后,与人参同煮,水量随喜爱粥的浓稠自由放用;

将一段10cm的山药切碎,与人参混合同煮;

粥煮成后,加入少许食盐添味。

营养点评:

人参是名贵补品,可壮体、强精、抗衰老、复活性力,还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山药也有壮体、强精、回春、强性、抗衰老的功效;同时,去热、镇痛、镇定精神、帮助排除体内毒素。

山药与人参配合,功效更强,对消除疲劳有速效,是健身粥中最理想的一种。

第4款:大枣蛇床子粥

特点:入口香滑、温润, 甘甜美味。

制作方法:

取大枣15颗,用水浸泡1小时,待其变软后,切成数块;

取约110g米,洗净,加入枣块和清水;

将30克蛇床子装入纱布袋中,与枣块同煮,煮好后将药袋取出,弃取药渣。

营养点评:

大枣自古便是滋养强身的食物之一。民间普遍把大枣作为滋补佳品,吃法更是多种多样。古代的王侯、富豪喜欢将大枣或桂圆放入口内,终日用舌尖拨弄,吸取其液汁。

蛇床子有强阳益阴、补肾散寒的作用,还能治腰酸、齿痛、湿癣恶疮、风湿等病。

蛇床子与大枣相配,强精、消除疲劳之效更强。

第5款:女贞子粥

特点:煮好的粥呈红色, 并微苦、微涩,且略带药气;口感不佳,可佐以小菜同食,滋补效果不错。

制作方法:

将10粒女贞子,用水洗净装入纱布袋;

将110g米洗净,放入女贞子药袋,加水煮粥。

营养点评:

女贞子是植物“女贞”的果实,可延缓衰老、旺盛精力,又可舒缓神经痛,强壮筋骨。

女贞子的药效很强,不需加其它配药。

煮好的女贞子粥适宜晚餐时食用,有明显的、振奋精神的作用,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由于强冷空气和寒潮冷锋活动频繁,每年的“三九”都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在“三九”期间尤其要做好防病准备。健康人则要注意科学御寒,强身健体,做足冬季养生功课。

防病篇

从身体和心理上谨防“气象病”

眼下正值“小寒”节气,气象专家称,人们宜从身体和心理上做好准备,谨防冬季气象病。

现代医疗气象学把由天气或气候原因所造成的疾病统称为“气象病”。一种是与气象因素有直接关系的疾病,像冻伤、高山病、气象官能症等;另一种则是由气象因素间接引发的疾病或者使病情加重的疾病,像流感、高血压、心肌梗塞、关节炎、风湿病、哮喘、糖尿病等。

专家关照:心脑血管病患者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而心肌梗塞也大多发生在天气变化较为激烈的时段里。每年11月到次年1月以及3月到4月,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发期。

在寒冷的冬季,感冒、慢性支气管炎也会集中发病。还有一种常见病是冬季忧郁症,又叫“季节性情绪紊乱病”。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感到疲惫、迟钝、工作效率下降,经常睡觉但睡眠质量不高,时常处于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状态。这些症状常始于秋季,入冬后逐渐加重,待春暖花开时症状又会消失。专家提醒有以上症状的人群注意防范,从心理和身体上都做好相应准备。

凉气侵入肩颈易引发落枕

小张是一家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最近几天,他早晨起来总感觉脖子僵硬疼痛,不能自如活动,如果动作稍大,连手臂也会隐隐作痛,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是落枕了。

养生篇

入冬保健首选饭前喝杯水

有些人在天气暖和、湿度适宜的时候,鼻子、口腔、咽部不会难受,而一入冬就开始咳嗽气喘,甚至得了肺炎,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介绍,肺炎球菌寄居在人的气道里,在外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这种细菌与人体相安无事;当外部温度发生改变,空气变冷,湿度下降时,就会开始“造反”。尤其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肺炎、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就特别容易复发。有些人一早醒来,咽干口渴,鼻子难受,出门再被寒风一吹,马上就会感冒,就是这个道理。

专家关照:入冬保健,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保水”,防干燥。很多人有早晨醒来之后喝水的习惯,为的是促进新陈代谢。对付冬季干燥,除了坚持早晨喝水外,在每次餐前也应该适量喝一点水,不仅可以缓解咽干,而且可以起到刺激胃肠消化功能的作用。可以大口喝,但要小口咽,让水有慢慢滋润咽部的感觉。

冬季保健要抓住“五特区”

人体有五大保健特区,分别在背部、脊柱、前胸、腹脐和耳部。冬季每天做好这五个特区的保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扶助正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效果。

特区一:腹脐。保健目的: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的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此外,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

特区二:耳部。保健目的: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方法:首先是提拉耳垂。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宜,每次3至5分钟。

其次是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再次是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至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特区三:前胸。保健目的:增强心肺功能

一个人免疫功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胸腺素浓度的高低。对胸腺部位予以调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强身延年。

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摩擦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心肺功能。

特区四:背部。保健目的: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经常对背部经络和肌肉进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经络,安心安神,帮助预防感冒,另外擦(搓)背部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方法: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锤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颈部);或采取背部按摩理疗如背部刮痧、捏脊、拔火罐等。

特区五:脊柱。保健目的:促进消化,预防脊柱常见病。

现在约有70%的人因平时缺乏对脊柱特区的正确保健,使之产生了病变。脊柱特区有四个生理弯曲,最易发生病变的有颈部(颈椎病)和腰部弯曲(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法:儿童厌食、偏食可以沿脊柱两侧夹脊穴按摩。每天晚上对脊柱进行按摩理疗、刮痧、走火罐、轻轻拍打。

在脊柱特区进行针刺、中医蜂疗及艾灸,对脊柱各段的神经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提醒篇

感冒时不宜用膏方进补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中药膏方进补是不少人冬季进补的首选。专家提醒,中药进补有许多诀窍,小心进补不当反致病。

专家介绍,冬天进补膏方最好是量身定制,通过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开方来滋补,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是气虚,有的是血瘀,有的要补肾,有的则要补血,滋补需要对症,所以需要辨证论治后再进补。

不少人往往在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后才求助于滋补膏方。专家提醒,慢性病患者最好在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吃滋补膏方,因为此时身体吸收机能最强,是进补的最佳时机。

还有许多人感冒时开始吃进补膏方,这也是错误的。在感冒、上火、拉肚子、嗓子疼等外感病症的情况下,绝不能用膏方进补。中医认为此时进补,非但达不到补益的效果,还会使外邪留在体内,造成疾病绵延不愈。应该先将疾病彻底治愈,才能进补。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物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茶叶具有解药作用,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水冲饮。

冷天也会热伤风

天气日渐寒冷,杨女士白天在办公室用空调取暖,晚上在家用电暖器,睡觉时还会用上电热毯。这几天她出现了鼻塞、咽喉干痛、头晕等症状,去医院就诊才知道是因为取暖过度患上了热伤风。

在冬季,很多人喜欢紧闭门窗,在家取暖。由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空气污浊,容易引起头昏、出汗、咽喉干痛、胸闷不适等症状。保暖过度还容易使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耐寒能力降低,导致热伤风。

专家提醒:冬季在取暖的同时应该保证室内通风,以确保人们能够呼吸到足够的新鲜空气。为了防止室内空气干燥,可以在室内(如靠近暖气的地方)放上一盆水。同时,要注意多饮水,最好在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各饮一杯水,以确保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另外,天气越冷越应多做运动,做到以动制“冻”。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食疗篇

冬季养肾吃点黑色食品

都说冬天是个适合补肾、养肾的季节,如何补肾?是吃药还是食疗比较好?

专家指出,因为冬天人们怕冷、怕丢失阳气,所以冬天是个需要好好保护肾脏的季节,也是比较适合补肾的季节,但目前有很多人很盲目地购买各种药物和保健品进补,其实并不科学,适当的食补才是应该提倡的。

一般来说,20多岁的年轻人不用刻意补肾,注意生活有规律、做好腰部的保暖即可。40岁至50岁的人群,可以适当食补,如山药、芋头、洋葱和大葱可适量食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在炖汤时加入锁阳、当归、党参等药材。

肾虚或肾亏的人,在冬天最好少吃绿豆等凉性蔬菜水果,应多吃温热食物,如姜、羊肉、枸杞。此外,例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黑色食品也是有利肾脏的,可以适当吃一些。总的说来,冬季补肾不宜刻意吃药或药性保健品。

女人腰冷多吃桂圆核桃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男女均有发生,但女性居多,这与月经、怀孕、分娩、哺乳等女性生理特点有关,亦与“女为阴体,易受寒湿”的体格特征有关。因此,冬天里女人的腰是保暖重点。

专家表示,如果月经量过多、经常腰部冷痛、性欲冷淡,应该及时调养肾脏。可多食用一些补肾的食物,如枸杞、山药、桂圆、核桃;还可常吃一些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女性腰痛者要避免过多地食用性寒生冷之品,即使在夏天也应如此,比如冰镇啤酒、饮料、西瓜、冰淇淋等,同时,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平时可选用一些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