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手足口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这种疾病为何在儿童身上容易发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它……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昨天下午专门采访了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周吉坤。

手足口病

7月份将达到高峰

周吉坤说,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易流行,一般在7月份达到高峰,9月以后发病率明显降低。该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男女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托幼单位是手足口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场所。

“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今年全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传染力和毒力较强的EV71,因此必须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据周吉坤透露,为了解全市健康儿童携带手足口病病毒情况,石市疾控中心近期开展了5岁以下健康儿童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阳性占21.53%,其中发病较高地区隐性感染率达26.42%,EV71为主要病原,两周后追踪检测,仍有82.35%的儿童呈阳性,这说明健康儿童携带肠道病毒时间较长,易造成持续传播。

婴幼儿

缘何易患手足口病

周吉坤表示,手足口病的传播能力很强,传播途径多,除了肠道可以排出病毒以外,还可经空气飞沫、接触疱疹破溃后的分泌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周吉坤说,婴幼儿之所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即缺乏足够的抵抗力和多有吃手、啃玩具等习惯,这给病毒造成了进入体内的机会,因此最容易被感染,且年龄越小,感染后的症状就越重。

手足口病可防可控

 

 

周吉坤说,目前,防治手足口病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的,并不可怕。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天至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据了解,年长儿童和成人也能被感染手足口病,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良好的卫生习惯

可预防手足口病

周吉坤建议家长们除了注意孩子的卫生,还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在5-7月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所有人群都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到公共场所尽量注意不要触摸自己不需要的物品,遇到他人孩子时尽量减少身体接触;家长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从外面回家后一定要及时洗手,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后至少用清水冲洗20秒。

周吉坤说,家长要注意经常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吃手或啃咬玩具,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和餐具;在集体托幼单位,要经常对儿童餐具、玩具进行消毒,注意饮食卫生: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多饮水,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在该病流行季节,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要隔离治疗。托幼机构及小学要加强晨检工作,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出现四种症状

可能是重症病例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呢?周吉坤说,该病情严重的孩子主要表现是:体温高、心率快、呼吸急、精神差。因此,孩子一旦出现高烧不退、心率很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软、不爱活动、精神萎靡、总想睡觉、没有精神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