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需养脾 艾灸脾俞穴健脾益气

我们经常会说到“长夏”,指夏季最后一个月份,一般指一年中的阴历六月份,转化为阳历就是每年的7月7日至8月6日。现在我们正处于长夏时段,长夏属土,脾也属土,所以长夏最宜养脾。那么长夏时节该如何养脾呢?不妨试试艾灸疗法!

脾的特性之一就是喜燥恶湿,故湿邪易伤脾胃。湿邪困脾,则脾的健运失职而湿浊内生。湿邪伤人,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最易出现“沉重”的症状,在上则头重如裹;在中则胸脘胀满、胃纳不香;在经络则周身困重,四肢、关节酸痛沉重。长夏保健,当先健脾以袪湿,可选择艾灸脾俞穴。

脾俞穴最早见于《灵枢·背腧》,是脾的背俞穴。所谓背俞穴即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中医认为,背为阳,脏为阴,“阴病阳治”,因此背俞穴是治疗五脏病症的主要穴位。脾俞穴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痛、袪湿化浊的功效。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将身体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外,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效,治疗脾失健运、胃气失和所致的腹胀、纳呆、呕吐、泄泻、黄疸等病症。此外,中医认为,脾有统血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裹血,温五脏”的作用,治疗脾气虚弱,统摄失常所致的出血症,如尿血、崩漏、紫癜等。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脾俞穴是治疗消化系统和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有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贫血等。

治疗方法:

1、悬灸法:患者全身放松,坐位或卧位。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

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灸治2~3次。

2、按摩法:患者取舒适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患者的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注意事项:

1、长夏不贪食冷冻饮品和食物,以免损害脾胃功能。

2、长夏可多吃一些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豆类食物,如绿豆、白扁豆、四季豆、赤小豆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长夏时段要做好脾胃的调理,否则会出现大便糖稀,消瘦,厌食、乏力等症状,希望以上的艾灸疗法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