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常用的保健手法之一,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在刮痧之后,刮痧的部位就会出现血痕,看起来很残酷,但只中医解释道,正是这些血痕说明了身体的健康状况,下面就为大家解读血痕背后暗藏的健康秘密。
一个小小的刮板,在涂满油的皮肤上反复刮动,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如何能够保健祛病呢?
通过刮拭皮肤来刺激经络穴位,能够疏通经络、活血理气,这就是刮痧治病的原理。
释疑一: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
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
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
其实,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刮痧后出紫色痧:紫色为寒
刮痧后出黑色痧:黑色为湿,侵犯到滑囊,吃什么也不好使,用拍打法。
刮痧后出浅红色痧:浅红色为燥,侵犯到肺心胃。
刮痧后出片红色痧:片红色为火,侵犯到肺心胃、肝。
刮痧后出大红色痧:大红色为暑,侵犯到肺心胃、肝,伴有头晕。
不同的人去刮痧,出痧的颜色却各不相同,颜色是不是衡量疗效的标准呢?
对此,我们石雅养生认为,刮痧切莫强求出痧。
出痧的情况因个人体质、刮痧部位和疾患不同而差别较大,不可为了追求刮痧的表象而刻意加大刮拭力度和时间。由其对女士要温柔不以用蛮力,要循环渐进出痧要一步步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