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女儿最近稍有不如意就哭。跌倒了哭,想上街哭,听到童话故事的悲惨结局哭…… 一位专家告诉我,有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对孩子来说却十分伤感,家长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哭和其他感情表现,当孩子嚎啕大哭
不久前的一天,我从外面办完事回来,看到女儿正津津有味地捏着泥人,我查看给她安排的作业,发现竟一字未动。 女儿把我的话当作了耳边风,当时我非常生气。就在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了女儿捏的泥人上,尽管那个泥人捏得十分粗糙,
每个人都会有自满虚荣的时候,喜欢炫耀自己的成功或夸大自己的能力,这些事情在成人的身上发生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如果发生在两三岁的小宝宝身上,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天真的自我夸奖,得意的自我炫耀,可爱的小
部分家长会遇到这样的怪现象:孩子在幼儿园特别乖,可回到家里却像变了一个人,稍不顺心就摔摔打打,甚至还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外面是“乖乖仔”,在家却成了“小暴君”,孩子的这种表现让家长们感到非常苦恼。家长该怎么办
任性的孩子最痛苦?不可能!很多家长听了肯定会跳起来:什么都顺着他们,让他们自由自在,他们应该是最快乐的,怎么还会有痛苦?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赵忠心却言之凿凿:任性的孩子最痛苦。 赵忠心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
宝宝开始嚎啕大哭,摔东西不说,还跟妈妈怄气。小小年纪,脾气还真不小。这可不是他们在无理取闹哦,事出都有因,想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吗?一起来听听宝宝生气的“正当理由”吧。 生气原因1:妈妈不明白我的意思 我叫闹闹,
孩子变得如此陌生 2006年3月24日《现代快报》登载了一封女儿的挑战书,内容是这样的: 张××: 我感谢你生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还想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如下十条: 1
在一次讲座上,我收到许多孩子的字条,上面写着: “我很想和父母在一起说说话,可是他们说,为了生活出去上班挣钱够忙的了,哪儿有空听你说。” “无论是我的快乐还是我的悲伤,爸爸、妈妈都不知道。快乐和悲伤都是我一个
幽默,它展现着健康心理的风姿,凝聚着亲和力的魅力。而宝宝是最富有幽默天赋的,他们的幽默是最自然、最纯真、最坦率、最美好的人类语言。宝宝的幽默,需要细心的父母们用心去发现、体会、并激发他们的幽默潜质。 幽默
毋庸置疑,每个宝宝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许多情况下,当婴儿哭闹时,妈妈最常见的反应是忙不迭地抱起宝宝,并用力快速地晃动,连声说:“好、好、好,乖宝宝,妈妈抱、妈妈抱!”情绪激动,语调高尖,动作快
先看一封家长来信: 编辑您好,非常喜欢你们的栏目。我女儿现在6岁半,有丰富的想象力,口才也不错,和我说话的时候会自己凭空想象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说的和真事一样,不知道的人会认为她说的是真话呢。现在,孩子吃零食太多,而且
时间就要到了,妈妈一边急匆匆地收拾东西,整理着装,一边督促两岁多的儿子收拾玩具,不要再玩了。谁知道,儿子蹲在积木前就是不肯停手。于是妈妈只能在督促:“不要玩了!”“不,我不。”儿子稳坐不动,妈妈知道儿子的倔脾气上来了。
有些孩子,反抗行为特别强,父母说东他偏说西,你让他干的事情他偏不干,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尤其是许多3~8岁的男孩子,更加普遍。孩子为什么有反抗行为呢? 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
要猜儿子的最爱,简直是个没有悬念的问题:汽车。 桌上有车模,地上有电动摩托,墙上有他用蜡笔画的抽象派汽车,加上他嘴里时常哼着的“公交广告语”:“现在是客流高峰时间,随时有急刹车的可能,请站稳扶好!”生活的边边角角都
我的孩子已经3岁了,我每次去幼儿园接他时,看到他同班的小朋友大多数能够把一天活动的内容向家长叙述,尤其是有的小朋友绘声绘色的表演,更是让我喜爱。可是我的孩子却不会“学舌”,请问他的这种情况正常吗? 答:2~3岁的孩子
如今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这种心理,给孩
我的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着,3岁后从乡村回到我这儿。最近我发现这个孩子经常打布娃娃,一边打,一边还说:“谁让你不听话,打死你!”稚声稚气,让你又好气又好笑。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有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举动?一个可能是
在幼儿期这有益身心的好奇。 婴儿在半岁以后,就象他们发现自己的手指和脚指一样会发现自己的生殖器部分,并象玩弄手指和脚趾一样玩弄它。 一岁零二个月的小女孩坐在尿盆上,有时候会以明确的好奇心将自己观察上好
我的孩子已经2岁多了。近来总是将别人的东西毁坏。前一天将爸爸放在桌子上的书稿全用笔给涂鸦了。又一次他竟然将小哥哥的作业给撕了,搞得小哥哥大哭。我的孩子还表现出一副无辜的样子,真是太可气了!他怎么不知道这些不
近几年,学生自杀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他们自杀的具体原因尽管各异,但还是有一些相同的因素,那就是这些学生的心理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比方说,前不久发生在广州一学院的“大一女生坠楼身亡,生前写倒计时60天死亡日记”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