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人们对这种疾病并不陌生,常常被人们通俗的称为“抽风”。“抽风”往往表明两种含义:一种是真正疾病的状态,由脑神经元过度放电而导致惊厥与抽搐,另一种即形容某人不规范、不正常、不理智和不能自控的行为。
辨证分型
实证:多见癫痫初期,发作时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角弓反张,抽搐劲急,或有吼叫声。发作后肢体酸痛疲乏,略加休息即可平复如常人。
1、痰火扰神: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辘辘,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2、风痰闭窍:发则猝然昏仆,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3、瘀阻脑络:发则猝然昏仆,抽搐,或单以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多见癫痫后期,发作次数频繁,抽搐强度减弱,苏醒后精神萎靡,表情痴呆,智力减退。
1、血虚风动:或猝然仆倒,或面部烘热,或两目瞪视,或局限性抽搐,或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2、心脾两虚:久发不愈,猝然昏仆,或仅头部下垂,四肢无力,伴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无力,口噤目闭,二便自遗;舌淡,苔白,脉弱。
3、肝肾阴虚:发则猝然昏仆,或失神发作,或语謇,四肢逆冷,手足蠕动,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基本治疗
[治则] 镇痉息风、醒脑开窍为主,间歇期根据不同证型,补益心肾,健脾化痰。
[处方] 水沟、长强、鸠尾、筋缩、丰隆、阳陵泉。
[加减] 痰火扰神加行间、合谷;风痰闭窍加本神、风池、太冲;瘀阻脑络加百会、太阳、膈俞;血虚风动加血海、三阴交;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病在夜间发作加照海,白昼发作加申脉;眩晕加合谷、百会。
[操作] 水沟向鼻中隔深刺、强刺;长强可点刺出血;针刺鸠尾应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伤及肝、脾等腹腔脏器;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每天或隔天治疗一次,若一日数发者可一日针数次,控制发作后逐渐减少至每周1~2次,连续治疗3~6个月。
其他疗法
1、灸法
[取穴] 大椎、肾俞、足三里、丰隆、间使、腰奇。
[操作] 每次选用1~2穴,采用化脓灸法,隔30天灸治一次,4次为一疗程。
2、电针
[取穴] 神庭~内关,太阳~足三里;风池~仆参。
[操作] 3组穴位可交替使用。选用密波,通电20~30分钟,适用于间歇期。
3、耳针
[取穴]心、肝、肾、脾、胃、神门、枕、脑干、皮质下。
[操作] 每次选用2~3穴,毫针用强刺激,间歇行针,留针20~30分钟,每天或隔天治疗一次。也可用埋针埋丸法。
4、埋线
[取穴] 大椎、腰奇、鸠尾、神门、足三里、长强。
[操作] 每次选用1~2穴,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埋入医用羊肠线,隔20天治疗一次。
5、头针
[取穴] 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操作]按头针操作法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间歇行针或加用电针。
注意事项
1、针灸治疗癫痫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做脑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应做CT、磁共振检查,应与中风、厥证、癔病等相鉴别。对继发性癫病,更应重视原发病的诊断、治疗。
2、对癫痫间歇期也应坚持辨证治疗,以治其本。
3、对癫痫持续发作伴有高热、昏迷等危重病例必须采取综合疗法。
4、应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注意饮食起居,以防复发。
总之,中医针灸是治疗癫痫病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另外日常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限制发作。患者抽搐时,旁人不能用力按压或屈曲其身体。立即躺下,将病童侧卧或仅使头部侧向一边,使病童口液易于从口中畅流。
2.不要试图在患者口中放任何东西,如放置木筷、勺子等。有些家属担心患者发作时咬伤舌头,情急之下将自己的手指放在患者的牙齿间,这是绝对禁止的。
3.用软垫子保护病人的头部,预防意外伤害,移开周围尖锐、硬、烫之物,以免受伤。可以枕头、棉被等软物围护在病童四周。
4.发作结束后,轻轻地将患者放置于良好的恢复姿势以改善呼吸。不需作人口呼吸,尤其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因易将呕吐物挤入肺部,造成窒息。
5.救助者应等到患者完全恢复再离开。不要在患者完全恢复之前给其吃喝任何东西。
6.不要采取任何措施企图弄醒患者。除非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仍不止时才需即刻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