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就其所蕴含的宇宙观与方法论而言,中医无疑是整个中国辩证科学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原型了。中医的世界观为“天人合一”,其方法论是“阴阳五行”学说,事实上,“阴阳五行”不独为中医的基础,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础。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离开了“阴阳五行”学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在进入中医及其养生学的体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介绍。

为了回答终极诉求问题,人类需要一个解释系统;为了处理具体问题,人类需要一个推理模型。在中国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所谓的“解释系统与推理模型”,实际上也即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中世界观也称“宇宙观”,它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对自然、社会、对自身命运与价值的认识;

而方法论则是关于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它与世界观,也即对世界的解释系统是一致的。一般说来,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怎样,观察、研究和处理的根本方法就将怎样。

所以要在当代多维的文化视野中还原中医的特征和本来面目,只有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入手,才不致隔靴搔痒,以讹传讹。

“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形而上意义的易学理论,易学理论的框架是河图与洛书,其中河图完成了对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对立关系描述,给出了中国文化解释系统,洛书则通过对这种对立关系的统一法则之演绎,为中国科学、哲学和文化提供了一个推理模型,而《易经》六十四卦则是以上这个解释系统与推理系统的逻辑方阵。另需强调的是,阴阳五行学说用以把握、厘定和通约万事万物的支点则是古人在“立竿见影,以正农时”中发现的“勾股定义”。勾股定义以其作为公理与公设的意义,为整个中国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理性基础。

就是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逻辑完备的“科学”体系,只不过区别于实证科学,它属于辩证科学。这里所谓“辩证的”,也即整体的。

就世界观来说,《易经》认为宇宙兴衰的功能,完全出于自然,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只能自觉地效法这一功能,而无出其外。

即:人类的属性决定其行为一定要建立在与自然的普遍联系之中,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师法自然,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代上帝。因而中国辩证科学所追寻的最高境界是要像自然那样的鬼斧神工,了无痕迹。

从方法论而言,《易经》则以勾股定义为支点,用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将万事万物按其功能(而非具象结构)统一起来的逻辑体系。

整体论的原则决定了其着眼点只能是“功能”(古人称之为“象”),而不是“结构”。在中国辩证科学中,结构始终是缺省的,因为唯其如此,才能确保事物的自然属性不被破坏,从而使其自发地达到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在中国辩证科学中,这一方法被称为“天工开物”,与此相对,在相关作品中,将西方实证科学定义为“人工开物”。

相对于结构,功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举例而言,《易经》中的“乾、坤、巽、震、坎、离、艮、兑”符号是对具象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功能归纳;在文化范畴内,戏剧中的虚拟,国画中所传之“神”、所写之“意”,以及“天圆地方”之说,它们都是“功能”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就中医来说,其“心为君主之官,肺为宰相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脾为仓禀之官,肾为作强之官”之中的“官”则是对五脏的功能描述;中药中的“寒凉温热四气”与“酸甜苦辣咸五味”之说,也无一不是对动植物、矿物等物质所作的功能概括,并赋予了这些功能与时间和空间的属性。

为此,特别提出“天工开物”与“人工开物”原则,用以厘定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同时证明我们现在所称的“现代科学”只是“科学”总目下的一个子科学,即“实证科学”。与之相对,还有一个起码能让我们称之为“子科学”的另一种“科学”——即“辩证科学”。并且从方法论的意义来说,作为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与思想资源,它们是“实证科学”所不能替代的。

比如假定我们不是依据辩证科学的方法、从功能的途径,就不可能在显微镜下发现经络,也不可能从分子结构中发现寒凉温热。这些伟大的发现不但已经造福于历史上的中国人,伴随着中医作为“科学”理念的得以正名,也必将以其本来的价值造福于现代社会和全人类。

就形式的完美和逻辑的严谨而言,中国文化是一个完成了理论建树的文化,在整体论原则下,它没法“发展”,也不可能“过时”,而只能继承和应用。

河图、洛书、八卦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的阴阳五行学说,太极图则是其形象化的标志,它们产生于遥远的古代,但是没有人会否认,无论以功能多么强大的计算机,还是集中了造诣多么高深的艺术大师,我们都无法超越它,而它们就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公理和公式。

就是说,起码在我们可以感知的这个时空中,它们无论从形式、还是到逻辑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而一个无可挑剔的理论,恰恰是整个人类有史以来就为之魂牵梦绕的。

以上关于阴阳五行理论暨对中医的诠释得到过包括院士在内的相关专家的首肯,希望这将有助于恢复中医及其养生学的本来价值,进而恢复和建立起人们对整个中国文化的自觉、自尊和自信,因为就中国文化的尺度而言,其哲学、科学和文化必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可能是相互没有关联的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