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声音:不要拿我和别人比   “我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像从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尤其在每次开完家长会后。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我不是
关于约会的情感层次   我们认为,如果父母过度关注约会在性方面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会导致孩子在情感层次的需要被父母忽视。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所以我们极力推荐下面的一个性教育原则:   性不是人生的重要内
看到小家伙出了家门或者进了幼儿园,不是独自怯怯地玩耍,就是动不动打人、推人、咬人。 宝宝如此地不合群,家长们是否想过,他这些行为也与我们平时跟他交流的模式密切相关呢?   生活情景:叮当今年三岁了,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去
这好像是现代家庭的一个经典镜头——   孩子:爸爸,我为什么非要练钢琴不可?   爸爸:有用!再说,钢琴都买了,放在这儿当摆设呀?我小时候想练还没条件呢!   然而,孩子还是不明白:“我就是不想练!”   爸爸急了:“不行!让你练你
大部分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就基本告别了尿布。然而近来,英国的小学教师们却惊讶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五六岁新生不会上厕所,还穿着纸尿裤!于是,为那些“出现状况”的孩子们处理屎尿,也成了一些小学老师不得不做的工作。专家提醒中
在每一个“差生”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也就是说,每个差生都是一个冤假错案。   ——作者手记   实验班刚刚平静了几天,班主任楼蓉嬉还没来得及感到欣慰,又有学生闹腾起来了。   那天上午,全校学生做广播体
越是在漆黑的夜里,越显出火把的光亮。因此,困难学生是成功教育的试金石。 ——作者手记   楼老师没料到,刘京海又给她出了一道难题——要把一个转学来的“超级差生”陈伟插入实验班就读。   在办公室里,两人发生了争
刘京海说得对,反复成功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会越来越差。因此,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手记   楼老师是1975年结婚的,先生姓陆,原先是运输公司的司机,后因视力不好,改烧锅炉。他的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一种畸形心理,当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后,温柔就会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就会化做一个圈套。除了溺爱,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
怎样才能与孩子分床睡觉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儿保专家表示,父母和孩子分床睡,是一次“断奶”的过程,甚至要比断奶还难,因为这次断奶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断奶”。尽管过程艰难且令人揪心,但父母们还是要学会培养孩子
以前最怕儿子生病打针吃药。如果打针简直就无法把他抱进诊所的门,任凭怎么哄,怎么吓唬都不管用。打针时只能让一个医生连夹再按的,另一个医生打针,那情形看了真是心疼。吃药也好不到哪里去,每次都强捏着儿子鼻子灌,看着他拒
你是成功者吗?当面对这样一个提问的时候,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难抬起头来。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失败者,似乎永远与成功无缘。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成功者。只要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就是一个冠军。从生理学的意义上说,
儿子矿矿在美国读书,本人也借机了解了一些美国的教育方式。发现与国内的同龄人相比,美国孩子并没有把学习成绩放在唯一或第一的位置上。大多数美国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在美国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再好,如果在体育
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过什么险情。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坐车的时候,他还
有时候会听到大家夸奖别人的孩子,是个听话、懂事的“乖宝宝”;然后接下来一定会问,是怎么样教育他的呢?其实,除了受到宝宝本身的个性气质影响之外,从最初孕育起,妈妈对待宝宝的态度,就已经开始建立你们之间的亲子情绪;也就是说
长沙市民陈女士的孩子两岁半了,她常常被孩子的一些不良表现气得火冒三丈。她十分不解,是自己的孩子有问题,还是所有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有这样一种通病呢?面对孩子的那些不良表现,父母该如何理解,又该如何解决呢?10月20日,长沙市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
神童的悲剧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在几年之前,电视节目上曾经出现过一批比较特殊的孩子。   之
双轮驱动的教育模式   把意志与智力相结合,得到的将是天才,把兴趣与智力相结合,得到的将是专家,把爱好与智力相结合,得到的将是大师。   ——达瓦诺娃   当我们的家庭教育将非智力因素重视起来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