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不服管教,在校却遵守校纪、表现较好;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静内向。目前,在我国的独生子女中,存在诸如此类的在家在校表现截然相反的孩子较为普遍,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造成上述
记 者:那么,什么又是有害的爱呢?有害的爱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陶宏开:什么是有害的爱呢?就是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去爱孩子。表现方式就是:“你喜欢什么,给你什么;爱吃什么,给你吃什么;爱穿什么,给你穿什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
提问:每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自由和爱,但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又会按自己的意愿、凭着自己的情绪去对待孩子。该给予自由的时候却牢牢控制,该给予爱的时候却给他伤害。父母该怎样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呢?   回答:给孩子自
那天和儿子聊到孤独的话题,我问儿子:“你感到过孤独吗?”儿子答道:“有的,比如说今天。”哦,让他一人在家,他觉得孤独了。不想儿子接着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我永远都是孤独的。”   初听似乎好笑,继而则觉心疼。孤独,对于一个
眼看又要开学了,有的妈妈就开始担心了,漂亮女儿可能又会收到很多的小纸条了,实在放不下心呢,还会偷偷翻看孩子的日记,看孩子是不是早恋了。   情景再现:   像往常一样,家里还是那么空荡荡的,爸爸常年出差在外,妈妈的工作很
四岁的儿子,特别喜欢住在农村老家。每次走在老家的土路上,他总是开心地跑着跳着,摸摸路边的小草,看看草间翻飞的蝴蝶,似乎他能从这平常的物件里发现胜景。最让他留恋的是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的动物:鸡、狗、猪……他仿佛能跟它
暑期过了一半,原本盼望在家“好好度一夏”的小田,突然变得十分烦躁,甚至还表示想“早点开学了”。据了解,类似小田这样的想法,在一些学生中较为普遍。   教育专家认为,从盼望暑假快来,到希望早点开学,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应
传统中对负面情绪的处理往往有两个方法:一是压抑,二是发泄。压抑所产生的自己伤害自己的现象时常可见,发泄则是将“点”的战争扩展到“面”的战争,甚至对别人产生情绪性的攻击伤害,两种方法都不太恰当。当孩子对父母表示出
社会发展到现在,想让孩子与网络隔绝已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对待网络这件事上,父母要学习大禹治水的方法,疏而不堵,帮助孩子正确利用网络,从而让他在认知学习的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   亲子放大镜   辉子拿着成绩单回
想让孩子停止做某事可提前告知一个期限   “看看看,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屁股动都不带动的,学习要这么用功就好了。”说着,陈女士就把电视关掉了。但是,还没等她从电视机前离开,儿子就径直跑了过来,伸手要开电视。陈女士
女儿上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晚上,无意间我发现她正在专心致志地欣赏镜子里的自己,职业的敏感和多年教育工作的经验立刻提醒我,她照镜子了,她长大了,青春初期已悄悄地走近我的女儿。   照镜子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比较典型
宝宝不让喂饭了,宝宝很久都没粘着父母了,宝宝非要出去玩泥巴,宝宝……年轻的父母有如是烦恼;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孩子早恋了,越来越不懂孩子在想什么了……大孩子的父母也有他们的烦恼。前面提到的两种年龄层次,就是所谓的第一
将女孩打扮成小男孩的形象;帮6岁的儿子洗澡;当着小孩子的面谈论性话题或者和异性亲吻、拥抱……在父母看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殊不知,家人的这些行为已经破坏了孩子性心理的正常发展轨迹,长此以往,将可能对孩子造成严
在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之时,却很少有人关注3—6岁幼儿的健身方法。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健博士介绍,3—6岁幼儿正处于人体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是形成良好体质的基础阶段。   北京体
孩子对玩具爱不释手,似乎有多少也不能满足他们。偏爱哪类玩具、怎样玩耍,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状态,与孩子的性格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儿童的天性是玩。通过玩,孩子们感触现实、认识世界,增长才智;而玩的时候是不能缺少
“我给他吃得好,买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经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点委屈,这些难道不够吗?”面对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问题,一些家长显得迷惑。长春市中日联谊医院儿科教授莫秀芬认为,这些家长的看法不完全
问:我的女儿5岁了,由于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养成了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我应当怎样改掉女儿的这个坏习惯呢?   家庭教育指导师孙伟:首先,根据年龄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对孩
儿子小路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推人、打人一类的事情。对此,老师特意安排了怎样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课程,尤其是在交换玩具的时候,让小路和其他孩子一起练习说“把你的玩具借给我玩玩好吗?”“我想要……”之类的话,一次一次
许多父母会发现在宝宝2岁半左右的时候,原先温顺听话的小宝宝突然变得倔强起来: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不给他买的东西他哭着喊着偏要买等。这是因为2~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平衡期,在这个时期他的自我意识很强,只要大人一干预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为了防止嫉妒心理对宝宝身心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父母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首先,要向宝宝说明嫉妒心理具有危害性,它不仅会对人的正常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其次,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