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不听话,这两种方式别再用了  

周末逛商场时,看到一对母子。

妈妈:家里有别拿了。

孩子:妈妈,再买一个行不行?

妈妈:你就三分钟热度,买了玩一会又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家里都有个一样的,走了。

妈妈边说边去拉孩子,孩子甩开手后退了一步。接着立马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周围的人都因为哭声,往孩子这边看了看,见妈妈不理自己。孩子哭得更起劲了,还在地上打起滚来。

站在旁边的妈妈,一脸无奈地蹲下抱起手舞足蹈的孩子。‘地上这么脏,你看你的衣服成什么样子了,别哭了,起来就给你买。’

然后,一大一小,拿着模型玩具离开了货架区。

旁边围观的人说:这孩子就是被惯坏了。抓起来打一顿,就乖了。

我想,说这个话的中年男人,就是如此对待他的孩子的吧;他们俩的这种态度,恰恰是我们很多父母面对孩子大吵大闹时。最常用的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妥协回避,就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尽快哄住孩子,躲避旁人的眼光。

二是压迫威胁,用打骂的高压手段。吓唬住孩子,让孩子乖乖听话。

显然,妥协和威胁,都能快速见效。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件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心理学家说:父母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个孩子的处事方式,都是父母处事方式的折射。

父母总是一味的照顾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一味地满足他,必然造成他的贪心和得寸进尺。摸清了父母软肋的孩子,耍赖功底也越来越强,势必将父母牢牢地困在自己的网中。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正所谓:

孩子在父母面前会随时打不准备之战,但不会打无把握之战。

“孩子不听话,打一下就乖了”。是真的变乖了吗?

心理学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有研究表明,打孩子是一个最愚蠢、最无能的行为,孩子哭闹、不听话时,别再一味的打骂了。打骂只会疏远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甚至在孩子的性格中播下逃避、讨好、自私、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