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问蟹来。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蟹的喜爱之情不言于表,关于蟹的诗词歌赋也散布于各个朝代。蟹不但美味可口,每年的9—10月份更是吃蟹的最佳时节。但是蟹到底有多少种类你知道吗?不要光顾着吃蟹,连蟹到底有多少种都不知道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蟹的种类。
12种蟹大盘点
1、阳澄湖大闸蟹
又名金爪蟹,产于苏州阳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每逢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时,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是享誉中国的名牌产品。
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识别方法
阳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蟹,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
饱满度(捏的方法):阳澄湖大闸蟹区别于其他螃蟹在于肉质饱满度,可采用捏压大闸蟹小腿部分感觉肉质是否饱满,若不饱满时,捏上去则会有空洞感。
青背(烧的方法):大闸蟹背为蟹壳青,青得发亮、清爽,烧熟后、显红色。其他湖区的螃蟹泥土色重,烧熟后为灰中带有红色。
白肚(刷的方法):大闸蟹肚皮呈白色,白得有光泽,但不是纯白,因为受湖中水渍原因,应略带点水渍黄,不同于其他湖区螃蟹肚呈灰色,采用刷子轻轻刷的壳的话,可以刷下略微水渍色附着于壳体的脏污。
金爪(可放光滑玻璃或者地砖上试验):大闸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二螯八爪肉感强、强劲有力;放在光滑的玻璃板或者地砖上能撑起,爬行自如。其他湖区蟹爪单薄无力,爪尖上没有明显的金黄色。
黄毛(可采用挤压鳌毛的方法):蟹螯上的绒毛密而软,毛须清爽,显黄色。其他湖区蟹毛带浓重泥土色,不清洁。此方法需特别注意安全,容易被夹到手指。
2、天津紫蟹
蟹类的一个特殊品种,是天津水产珍品。紫蟹如铜钱大小,每值冬季,聚栖于河边泥窝之中,须破冰掏捕。蟹体虽小,蟹黄却饱满肥腴,生时是猪肝色,熟后又变成桔红色,味道奇鲜,令人垂涎。
天津紫蟹
天津紫蟹是中华绒蟹的一种,它体小,仅有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揭开蟹盖,蟹黄呈猪肝紫色,煮熟后变成橘红色,味极鲜美。紫蟹都产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因此,常常用于什锦火锅。每值冬季,聚栖于河堤泥洞之中,须破冰掏捕。此物虽小,但腹部洁白无泥,滋味鲜美。因其蟹黄异常丰厚,透过薄薄的蟹盖,呈现出一层紫色,故名。明、清时曾为贡品。
3、莱州大蟹
莱州大蟹
莱州大蟹 此蟹是掖县的著名特产。因掖县古时是莱州府的所在地,因此,莱州大蟹之名便流传至今。莱州大蟹的背面有三个隆起部分,前侧缘各有9个锯齿,最后一齿特别长,形似梭子,故俗称“三疣梭子蟹”。这种蟹个大味鲜,肉质细嫩。雌蟹最大的重达0.75公斤。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脂膏,螯里雪白粉嫩的肌肉以及大蟹后腿上的肉,吃起来更是鲜美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4、梭子蟹
梭子蟹
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属于甲壳动物。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头胸甲梭形,宽几乎为长的2倍;头胸甲表面覆盖有细小的颗粒,具2条颗粒横向隆堤及3个疣状突起;额具2只锐齿;前侧缘具9只锐齿,末齿长刺状,向外突出。螯脚粗壮,长度较头胸甲宽长;长节棱柱形,雄性长节较修长,前缘具4锐棘。
5、南湖蟹
南湖蟹 此蟹产于浙江省的杭、嘉、湖水网地带,[1] 素以个体肥大,肉质鲜美而著称。这里的湖蟹,过去都是靠自然繁殖,每年到汛期捕捉上市。现已开始人工繁殖和放养,并获得了一定成果。
南湖蟹
6、炎亭江蟹
炎亭江蟹
此蟹为浙江苍南县炎亭的著名水产,素以个大味鲜而蜚声国内外市场。炎亭,位于苍南县东部的,是寒暖流交汇地,饵料丰富,是江蟹得天独厚的繁殖场所,故盛产江蟹。这里的江蟹,产量大,质量好,一般个重250克~300克,大的有500多克,且体肥肉满。
7、潮汕赤蟹
潮汕赤蟹
此蟹即潮汕膏蟹,学名叫锯缘青蟹,为广东潮汕的著名海产。膏蟹就是卵巢最丰满的雌蟹;已受精但卵巢不太饱满的雌蟹称“ 母”:略微饱满的叫“花蟹”;而雄蟹只供炒用,与未受精的母蟹统称“肉蟹”。捕自海中的雌蟹,卵巢饱满的不多,要进行人工育肥,使之成为“膏蟹”。养殖好的膏蟹,腿粗肉满,膏满脂丰,清蒸之后,鲜美异常,营养价值甚高。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一般认为,药用以淡水蟹为好,海水蟹只可供食用。中医认为螃蟹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对于淤血、损伤、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8、芷寮蟹
芷寮蟹
此蟹产于广东吴川市吴阳镇芷寮村,在宋代已视为蟹中上品,产于蟹的养份充沛的吴川吴阳江海交汇的芷寮,以腿粗肉厚,膏满脂丰而著称,是中国四大名蟹之一。芷寮蟹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为这种螃蟹的肉质极其鲜美,并有特有的“顶角膏”。打开芷寮蟹的蟹壳,可见一层蛋黄色的蟹膏覆盖在雪白的蟹肉上。煮熟后,蟹肉雪白,蟹膏金黄,入口,鲜美嫩滑,回味无穷。秋后之蟹,不但长得肥大,硬壳底下还会长出一层软壳,不但蟹肉蟹黄味美可口,那层软壳更脍炙入口,令人百吃不厌。
9、帝王蟹
帝王蟹
又名皇帝蟹、石蟹或岩蟹,即石蟹科的甲壳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寒冷的海域。因其体型巨大而得名,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由于它们的体型巨大及肉质美味,很多物种都被广泛捕捉来作为食物,当中最为普遍的是堪察加拟石蟹。帝王蟹属于深海蟹类,生存深度达850米之深,生存水温在2-5℃。帝王蟹能够生存的最低水温是1.4摄氏度。2011年9月,在位于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米的一处泥床盆地,科学家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科学家称,这种外来的大型食肉动物的出现,可能是南极海域一场生态浩劫的最初迹象。
10、北海道长脚蟹
吃蟹在中国是一件风雅之事,传统的吃法是用上江浙一带的“蟹八件”,轻敲细挑。相比之下,吃日本北海道长脚蟹则豪气得多。吃长脚蟹多只吃蟹脚,厨师会预先将蟹壳削去一半,吃的时候只需轻轻用筷子把大块的蟹肉挟出,便可大啖尝之。
北海道长脚蟹
据故乡日本料理的师傅介绍,长脚蟹的吃法多种多样,最能体现其原味的当然是刺身吃法。师傅将长脚蟹蟹脚切好一段一段并削去一半壳,吃的时候再轻蘸店家专门调制的醋酱油,一入口,先体会到一丝醋的刺激,接着长脚蟹独特的鲜甜清爽开始逐渐在舌尖蔓延开来,冰凉的感觉从舌头延伸到喉咙。
特制的醋酱汁极大地提升了蟹肉的鲜味,尤其是滑落喉咙的那股甘甜,清润得叫人舒畅。 如果喜欢熟吃的话,则可以尝试铁板烧或者酱烧的做法。独具一格的铁板烧长脚蟹,加入了牛油和柠檬等调料,在烧制的过程中香味渗入到蟹肉当中,香气四溢。而酱烧的口味比铁板烧要浓一点,酱烧所用的酱是用鲜蟹加工磨制而成的蟹酱,搭配蟹肉来烧风味更佳。只见师傅先将长脚蟹烧至干身,然后在表面涂上蟹酱和蛋黄,再重新烧到金黄色。吃起来表皮甘香酥松,蟹肉则带点咸香。
11、澳洲泥蟹
澳洲泥蟹
澳洲龙虾闻名世界、四处飘香,澳洲巨蟹在中国可是鲜为人知的。澳洲巨蟹身躯庞大,相貌丑陋,属于蟹族中的巨无霸。一只蟹单重基本在12斤左右,所有的爪子全部张开都能比一个孩子长,一个成年人托起它也是相当吃力的。这种蟹不仅个体庞大,而且还有一个相当霸气的名字:皇帝蟹。每磅要价24澳元。这样算下来,一只巨蟹要二千多人民币。这可是国内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巨无霸的身价还真是不菲,为了一品天下之美味,作一回饕餮之徒也值了。
捉泥蟹是黄金海岸一个轻松、互动式的旅游项目,荟萃了独一无二的澳洲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螃蟹秀款待游客,同时也让游客了解了螃蟹的知识并更积极的参与其中。
翠儿河畔是澳大利亚历史很悠久的一条河流,特别盛产大泥蟹。抓蟹的乐趣不必说了,那是一种重回童年的快乐;关键是在抓到了足够多的战利品之后,游客们就会在船长的指导下亲自进行烹调,别管手艺如何,自己做的当然最香,那一只只肥美的澳洲大泥蟹,你就好好享用吧。
12、老虎蟹
老虎蟹
老虎蟹原本是称作“咖啡蟹”又叫贵妃蟹,此蟹大多产自菲律宾海域,中国东南面某些水域也有出产,因蟹盖纹理及颜色似虎皮纹,所以得此别号。加菲蟹名字的由来,只因其外形及颜色与卡通片的加菲猫相似,故取其名。
吃加菲蟹其实不难,因为加菲蟹蟹壳本身并非太硬,不需用钳去拆壳,只需用一把剪刀便可。如要品尝肥大的蟹钳,只需用剪刀将蟹钳整只剪下,便可以慢慢享受,而且亦不需用太用力。沿蟹钳边稍微用力剪开,去除外壳,便可见到鲜甜味美的蟹肉了。
老虎蟹蟹身先用猛油翻炸过,再加入蒜茸椒丝豆豉爆炒而成,锅气十足,是一道由香港相传开来的历史佳肴,配以白葡萄酒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