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与婚姻和奋斗有关的青春
通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和《奋斗》这两部电视剧,我们认识了一张青春的面孔,随着这两个戏的热播,这张面孔也成了青春的代言人,他就是演员文章。
在这次访问前,文章刚刚过了25岁生日。25岁的他已在生活中扮演了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当别人感叹他过早地走入家庭时,文章却说,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他一直觉得男人在24岁的时候结婚、做父亲“最靠谱”。
不知是否巧合,文章和马伊琍的生日只差三天。自从认识马伊琍后,之前挺热衷给自己过生日的文章常记挂的是怎么给马伊琍过生日,自己的生日倒不怎么想了。25岁的生日,除了收到太太马伊琍的礼物,他还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凭借新片《走着瞧》荣膺传媒大奖最佳男演员新人奖。
“在家里我听马老师的”
之前对文章的认知多缘于他扮演的角色,觉得他是一个典型的“80后”文艺青年,有点不羁、有点“愤青”,玩乐队,听摇滚,弹吉他、还练就了书法、画画的“童子功”。这样的文章更适合选一个很前卫的地儿“扮酷”。
但因为如今他“肩负”的两个重要家庭角色,我们决定把拍摄的场景选在一处温暖、舒适又充满着时尚气息的LOFT风格的“家”。一进“家”门,文章就笑了。原来这个“家”跟他自己的家离得很近,穿过一条马路就到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平时他最喜欢的姿势就是趴着,现在形容他这种状态有个很时髦的词叫“宅”,他称自己是个典型的宅男。尤其是前一天刚刚赛完车,又累又困,在一个“家”的氛围中工作,立刻让他放松下来。
为了让这个家更充溢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又添加一些很又创意的GIFTIOUR小摆设,比如形似一本书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之存钱盒”,“才”“财”兼备,日子才会过得有声有色。还有貌似麦克风的“歌唱家台灯”,文章从小喜欢音乐,不仅喜欢唱歌,还是个创作型歌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爱上日月潭》的片尾曲就是他填词并演唱的。再在沙发上放上“会说话的靠垫情侣组”,绿色是男孩版,紫色是女孩版,在白色沙发的衬托中,仿佛两个明快跃动的精灵。
既然是在“家”里,镜头前,文章选择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悠闲地靠着沙发坐在地毯上,在“歌唱家台灯下”,随意地翻着茶几上的书。这样的场景是他和马伊琍生活中最惬意的事。
最近几个月,文章有意减少了拍戏的量,拿出多一点时间陪妻子和女儿。他说马伊琍怀孕和女儿出生后,自己一直忙于奔波于不同剧组,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没有陪在妻子身边,这一直让他很愧疚。
“那时我在长春出差,伊琍因为羊水破了突然进了医院,得知这个消息,我赶快取消活动,往回飞。赶上那天下大雨,一些航班取消,我换了很多班次才到上海。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了,女儿是下午1点钟出生的。”
到了医院,文章马上进入状态,学习换尿布、给孩子喂奶。俨然一副标准的超级奶爸。“不是吹牛,在这些方面,我现在绝对是一把好手!”文章不无得意地说。
同时,对于马伊琍的辛苦,文章也感受颇深。“怀孕初期,她的反应特别强烈,每天一醒来就开始吐,她说那段时间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女儿出生后,她坚持母乳喂养,自己带孩子,经常是大半夜起来喂奶。为了让我安心拍戏,再苦再累她都是自己扛着。有时,她说:‘只要你在我身边待着,让我踏实就行,你什么都不用干’。”
在文章眼里,马伊琍是一个用行动说话的人。“她不太愿意表露,比如说我过生日,她不会特别肉麻的说‘生日快乐’,但是会给我精心准备生日礼物。看到我生病了,她没有过多地嘘寒问暖,而是直接拉我去医院。”这种行动上关爱,更让文章甘之如饴。
在刚刚过完的25岁生日的饭桌上,面对几个“死党”同学的好奇与羡慕,文章关于婚姻有了如下小结:“成了家,有了家庭,责任会迫使你放下很多东西,而不能像一个人的时候想怎么着怎么着。现在在家里,我听马老师的,有些事情她说得很有道理。”文章喜欢称呼马伊琍为“马小姐”或“马老师”。
摄影/解飞
“女儿给了我一个新视角”
对于媒体就她们婚姻的探寻和关注,他很冷静:“反正鞋穿在自己脚上,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怎么说、怎么看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乎的人怎么想、怎么看。”
所以,当有人问文章在事业刚起步的时候走入家庭,不怕事业受到影响吗?他回答:“如果害怕这个而不结婚,那是我文章吗?!”
在女儿出生后,有一件事对文章触动很大。因为一直在外面拍戏,有一次回家,当他去抱女儿时,女儿根本不认识他了,不停地哭。从那儿以后,他把更多时间给了女儿,让女儿尽快熟悉爸爸的气息。“我可以一晚上不睡,看着她、抱着她,直到她哭累了,睡着了为止。”
渐渐地文章感到了一种欣慰,因为女儿开始对他笑了要他抱了。“前几个月,我们家人一起吃饭,我女儿突然就开始发‘爸爸爸’的音,开始还不清晰,后来叫得越来越清晰了。当时,我特别激动,哄她再叫一遍,她又叫一遍,那一刻,我就觉得这个世界太棒了。
现在文章经常对女儿说:“来,爸爸抱抱”。“当她的小手伸过来,勾着我的脖子,轻轻靠在我的肩膀上时,我特别的有成就感。”
女儿的出生也给了文章一个新的视角,喜欢摄影的他用相机记录了女儿的成长过程。“我把照片拷在电脑里,然后跟伊琍一张张地挑,舍不得丢掉任何一幅,然后仔细地保存起来。”一起分享女儿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是他们很享受的一件事。
这时的文章,刚好坐在通透的阳台上。红色的上衣在阳光的照耀下,越发明亮起来。他戴的那款项链也越发醒目,在拍摄《奋斗》和《兄弟们》时他都有戴过,是马伊琍送的。项链上的字母是“xiaowen”。朋友们平时都愿意叫文章“小文”。
关于自己这个有点特殊又与台湾歌星相同的名字,文章小时候很排斥,因为经常会产生歧义。
“小文”的由来是因为他大学时的一次迟到,老师问迟到的同学叫什么名字,文章底气不足地答:小文。之后,“小文”在同学和朋友们就叫开了。
我与文章的对话就是由他的名字开始的。虽然,采访前他一直在发烧,但镜头前的他很“兴奋”,尽可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由此,我们对文章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不仅仅是“青春”的代言人,也彰显着一个25岁男人的责任和成长。
对话中,他说自己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也曾很叛逆:比如学书法时对父亲“耍花招”,比如与摇滚的热爱,以及与音乐的缘分和第一次进棚录音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