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柯:清华学子无悔音乐选择
    ■人·财·榜

  文化创意产业精英

  宋 柯

  北京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

  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上榜理由

  论读书,他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论唱歌,他是曾红遍北京高校的创作歌手;论做生意,他是国内唱片行业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他是第一个让彩铃响起、获利千万的人,他是第一个让唱片公司从互联网上赚到钱的人,他更是第一个提出要打造新型娱乐公司的人。他所执掌的太合麦田,如今已是国内唱片行业无可撼动的领军者。

  ■个人简历

  1965年出生于北京。

  1983年-198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1990年-1995年,赴美留学,毕业后经营珠宝生意。

  1996年-1999年,回国创办麦田音乐制作有限公司。

  2000年-2003年,任华纳唱片中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制作总监。

  2004年至今,任北京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太合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记者手记 音乐弄潮儿总在路上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常常怀疑宋柯是不是真的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四十出头的他,远比许多年轻人更接近时代和潮流的前沿,更能接受新鲜事物,他的思维也远比许多年轻人更加敏捷和缜密。眼下,宋柯正兴致勃勃地投身于一个还鲜为人知的群体和领域,谋划打造一个全新的娱乐王国。但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他一直都走在同行的前面,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听说宋柯最喜欢的一首歌是U2的《仍未找到理想》,也许,他的理想总是位于下一站,总是在寻找的过程之中吧。

  见过宋柯的人,总能在不同的角度被他吸引。在午后洒满耀眼阳光的办公室里,我们近乎随意地交谈着,话题从唱片行业到娱乐工业,从他最初的创业经历到不断的创新发展,从他年少轻狂的少年时代到经历丰富的中年。他的故事新奇而又耐人寻味———在军队大院里和人打架,在清华校园里弹吉他唱歌,在美国街头推销珠宝,在传统唱片行业里起起浮浮,在娱乐工业中运筹帷幄,在事业低谷时躲在家里骂自己不靠谱……

  毕业于清华工科的宋柯如今已是国内唱片行业中不可撼动的领军人物,有人评价他的成功来自偶然,有人觉得这个行业“很好混”———老宋可以,大家也可以。然而,宋柯以一副严肃的姿态否定了这些评价和判断,他说他的成长和创业经历背后是一种态度,一种沉稳务实对待人生的态度。

  创业篇:音乐狂人被忽悠进唱片业

  珠宝生意挖到第一桶金

  如今已在唱片业呼风唤雨的宋柯,最开始从事的是和文化产业完全无关的行业,但自己创业一直就是他的目标。

  毕业于清华大学最热门的环境工程系,并在美国同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宋柯,毕业后毅然放弃了美国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专业是家里人替我选的,我并不喜欢,一开始我就觉得自己应当创业,自己做老板。”宋柯说。

  为了尽快接触创业所需的商业经验和技能,珠宝推销员的工作宋柯一做就是两年。“美国的珠宝推销员工作让我见到形形色色的人,虽然远离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光环,吃了许多别人看来不必要的苦,但这段经历中所学到的东西却远远超过了珠宝这个单一领域,并培养了我作为一个成功商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宋柯说。

  宋柯的第一桶金正来自他误打误撞的珠宝生意。随着宋柯在美国的珠宝连锁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丰厚的利润让宋柯在1994年拿到绿卡回国时,已经成功积累了归国创业所需的资金。刚回国的时候,宋柯还是首先选择了自己驾轻就熟的珠宝生意,那时候在北京的燕莎、赛特等几大著名卖场里,都有他的珠宝连锁柜台。这些柜台每天数万元的流水,也让他的收入颇为丰厚。

  但当音乐向他敞开大门的时候,宋柯还是义无反顾地扎了进去,并把珠宝店转给了一个朋友,从此不再涉足。

  被忽悠进了文化圈

  1996年,宋柯的老朋友、当时已经风靡全国的校园歌曲创作人高晓松,找到了还在珠宝生意里摸爬滚打的宋柯。当时的高晓松正准备出一张校园民谣合辑,但缺少资金支持,高晓松曾在许多场合笑谈,是自己将宋柯忽悠进了这一行。那个热爱音乐、并曾经是红透清华大学的校园歌手的宋柯义无反顾地和高晓松一起成立了麦田音乐制作有限公司,并将音乐作为他一生所追求的事业。

  麦田做的第一张唱片是高晓松的创作专辑《青春无悔》,这张被称为可以放进书架的唱片在当年大获全胜,至今,这张专辑还在被人收藏,依然还在赚钱。而专辑中的许多作品,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也已经成了整整一代人追忆青春岁月的寄托。

  《青春无悔》让宋柯在唱片行业里小试牛刀就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收益,也让宋柯看到了唱片业蕴藏的巨大机会。此后,他为数十位歌手制作了几十张品质精良的唱片,这些唱片中的许多都成了中国唱片业历史上的里程碑。其中包括朴树的《我去2000年》、叶蓓的《纯真年代》、达达乐队的《天使》,以及许巍的《在别处》和《那一年》等。

  狂人新点子玩转唱片业

  因为热爱音乐,多年在文化产业中指点江山的宋柯,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奇和冲击,几次引领行业发展的惊人之举,让他无可非议地成了玩转唱片业的狂人。

  2000年,麦田音乐和华纳唱片达成合作关系,成立了华纳麦田。这期间,宋柯依旧运作自己的麦田音乐,同时也在华纳唱片中国公司担任要职,在行业内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2003年,当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彩铃为何物的时候,宋柯第一个进入了这一领域。他坦言,在某种程度上,华纳面对彩铃这个新兴领域所表现出的抵制态度成了他离开华纳的原因之一。

  2004年宋柯离开华纳后,成立了太合麦田。太合麦田刚成立,宋柯就用1000万买断了国内200多首老歌在手机、网络等新技术平台上的版权,然后将它们转手卖给国内主要的手机增值业务运营商,通过运营商向中国移动提供彩铃业务。很快,通过成功运作刀郎等歌手,太合麦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获利千万。而当“彩铃一响,财源滚滚”成为就在眼前的事实时,大多数唱片公司才如梦方醒。

  就当彩铃这项业务在中国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彩铃的领头羊宋柯却又第一个跳进了数字音乐的领域,推出了“太乐鱼”数字音乐平台,通过成功运作李宇春,太合麦田又创造了国内唱片公司首次从互联网上赚钱的纪录,数字音乐在国内唱片业再掀狂潮。而此时,与中国移动合作将整首歌搬上手机又成了宋柯的新目标。

  打造新型娱乐公司

  尽管已经在唱片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宋柯至今仍像孩子一样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和激情。这个生于上世纪60年代、用一个手指敲击电脑键盘的“技术盲”,正试图利用最为新奇的创意,打造中国新型的娱乐公司。

  根据宋柯的规划,太合麦田将打破传统的单纯音乐公司的界限。“我们要打造的是国内没有、甚至世界上也不多的新型娱乐公司,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和内容,也许还要做电影、电视。”宋柯说。这样的手笔和设想,不仅国内其他唱片公司从未问津,就连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资源运作,然而,不按常理出牌,正是宋柯这个自诩“机会主义者”成功的最大原因。

  成长篇:清华学子无悔音乐选择

  长在部队大院,因为淘气经常挨打,中学还得了学校处分。就是这样一个淘气小子,竟然在大学期间追上了音乐的潮流,自己创作、自己演唱,后来还自己开上了唱片公司,成了行业内的大腕。考上清华大学、出国留学、放弃热门专业、选择音乐……从不后悔自己走过的每一段路的宋柯说:“好的音乐必然会带来好的生活气息,会改善我们居住的环境,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

  不省心的大院孩子

  宋柯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会计师,他排行老五,上边有四个姐姐。从小长在军队大院,宋柯是大院里出了名的淘气小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描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经典形象:军帽、喇叭裤、太阳镜和双卡录音机,宋柯当年就是这样一位“追风少年”。

  父亲的严格管教让生性淘气的宋柯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头。宋柯回忆说:“反正就是经常挨打,不是半月一次,就是一月一次,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但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宋柯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约束和管教自己的人不在了,而自己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家里唯一的男人。

  母亲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父亲去世后,便一个人供几个孩子上学。中学时的宋柯虽然顽劣的性格“有所收敛”,但激扬的个性依旧不改,既爱面子又爱出风头,经常拉帮打架。高中时还受到过两次留校处分,再加上青春期特有的叛逆,他着实成了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母亲曾经不无忧虑地对他说:“你将来可怎么办呀?”

  似乎每个孩子的长大都在一瞬之间。高三时,宋柯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人生的大方向,开始收心学习。原来那个顽皮又让人头疼的宋柯不见了,而本就资质不错的他用起功来也是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宋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热门专业———环境工程,开始了他恣意挥洒青春的大学生活。

  风靡清华的校园歌手

  跟宋柯同一个年代甚至稍晚一些的北京高校学生,对大学时代的宋柯都印象深刻。因为他是当年风靡清华大学的校园创作歌手。

  宋柯说自己已经记不清曾得过多少歌唱比赛和吉他大赛的奖项。至今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就是当年参加过的“首都高校大学生英语歌曲大赛”。那场比赛的冠军就是今天叱咤歌坛的老将刘欢,而亚军正是宋柯。刘欢曾经开玩笑,如果宋柯一直唱歌,他俩也许就成了现在的“羽·泉”了。

  原本只知道打架、踢球和跟朋友喝酒的宋柯,最初是为了吸引女生才开始学吉他和创作的。他创作的许多歌曲在当时都是极为流行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一走了之》,这首歌曾风靡京城高校,一度成为清华毕业歌。许多人回忆,在火车站送人时唱这首歌,大家都哭得一塌糊涂。而宋柯也因为自己在创作歌手方面的成绩成为了校园里炙手可热的红人,备受追捧,也十分讨女生青睐。

  那时的宋柯在北京好几所高校巡演,他在台上唱歌,台下欢呼声此起彼伏,俨然有今天巨星开演唱会的派头。走在校园里,许多人都认识他,年轻的宋柯非常享受这种受人瞩目的感觉。对于从小就喜欢出风头的他来说,音乐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与定位。毕业多年之后,宋柯创作的歌曲仍在校园里广为传唱,并被收在各种合辑里,以至后来的许多校园原创歌手,一进校都必唱《一走了之》,并将他奉为偶像,亲切地称他为大哥。

  广交朋友广开财路

  宋柯从小就有大哥风范,大学期间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为人大方、讲义气、重情谊。朋友无数,走到哪里都能吃得开。他的一大特点是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和比自己强的人。正是这一点,使得他的思维和观念能够随时跟上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也让他在事业面临选择和判断的时候,出手比别人更快。

  大学时代的宋柯表现异常活跃,是个杂家。在绿茵场上他是足球健将;在舞台上他是当红歌手;他还酷爱骑自行车,曾先后从北京骑车去过上海和青海湖。宋柯当时的朋友遍布多所学校,横跨不同专业和领域,纵深好几个年级。其中包括了许多今天在各个行业出类拔萃的顶级人物,有不少就是音乐圈子里的。由于朋友众多,吃饭喝酒成了生活中颇为重要的活动,宋柯的花销也越来越大。

  然而,他自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最赚钱的当数开吉他班了,挂靠在系学生会下,技艺娴熟的宋柯大受欢迎,学员一度由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后来的上百人,他还用赚来的钱给系学生会买过一台洗衣机。此外,他还卖自己创作的歌曲,一首歌能卖一百多元。他们还在高校里兜售北京知名中学高考的模拟试卷,专门卖给家里有弟弟妹妹要参加高考的同学。最有意思的就是在毕业班离校后,到宿舍里搜刮一切可以变卖的东西,把旧衣服卖到建筑工地,废品卖给收购站,一群哥们儿也可以借此在外“撮”一顿朝鲜冷面。

  现在几乎所有朋友都习惯称宋柯为老宋,他笑称自己似乎没怎么经历过小宋时代,就直接变成老宋了。但不管怎么称呼,宋柯在人们心中的大哥形象并没有丝毫改变。也还是有许多人依然喜欢和习惯称他为大哥,那些和他同龄、曾经被他影响过的人,还是会怀念当初的大哥宋柯,就如同怀念他们那如火的青春岁月。

  摔倒之后重新站起

  如果不提及1999年的麦田音乐,就不能反映真正的宋柯。那一年,宋柯的事业走进低谷,而与这种低谷相伴的是当时整个唱片业的冰冻期。麦田音乐虽每年都能做出品质高又“叫座”的唱片,但由于公司太小,没能形成规模效应,还是出现连续亏损。到了1999年,资金链断裂,公司的发展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宋柯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是极其的颓废,整天躲在家里不想见人,以打游戏和看电影打发时间。实在太饿了就在楼下花两块钱买一笼包子,或者花一块钱买一碗馄饨。宋柯有些动摇了,觉得自己几年来投身唱片业是做了一件不靠谱的事,好几次想到公司去宣布将公司解散。但生性骄傲的他又有些不甘心,当初清华的同学和朋友大多都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就,而自己不仅干了不靠谱的唱片公司,而且到了30多岁还把事业做成这个样子,着实很没有面子。而当无尽的疲惫和麻木在夜晚向他袭来的时候,他却经常彻夜难眠,一遍遍地思考种种过往和即将到来的明天。

  宋柯对这段“落魄”的日子记忆犹新,但坦言从不后悔。他认真告诉记者:如果人生重新来过,他还是会选择做一名音乐商人,而不是环境工程师;他还是会选择唱片而不是珠宝。他宁愿再次经受蜕变过程中的阵痛与锤炼,也不会放弃自己身上那个用烟头烫下的疤。宋柯说,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创立了麦田音乐,而现在看来,音乐也将会是他一生不离不弃的职业。

  ■京华人·财·榜问卷

  是什么让您总能接受新鲜事物并走在行业的前端?

  我喜欢交朋友,喜欢和年轻朋友一起聊天,有时候发现他们的想法很有趣也很新奇。我还喜欢在网上浏览信息,所有最新、最流行的东西都能在网上找到。可能是这些因素让我还能保持相对年轻吧。

  迄今为止,您认为自己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

  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吧,那就是创立了麦田音乐,这直接决定了我之后的事业和生活。

  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才能是什么?

  不太好说。应该是还能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别人吧。

  你最焦虑的状态是什么样子?

  就是1999年事业低谷的时候。当时比较颓废。

  假如突然变得一无所有了,您第一件事会做什么?

  赚钱谋生啊。当然要先想着怎么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