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JP摩根的调查显示,全球大部分超级富豪过去20年只有极少数屹立不倒,而80%已消失在富豪排行榜上。于是乎,教育子女节俭成了控制家庭经济成本中不得不考虑的一环。
多少钱可以宠坏一个孩子?
只能说,富裕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如果缺乏健康价值观的指导,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缺乏人生理想、浪费、自私、贪婪等。帮助孩子改正这些错误,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并培养他们理财的能力,这是教师和家长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正确的理财教育包括3个方面:赚钱、花钱、管理钱。在日常生活里教孩子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使他们从中了解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事。
样本1 母子出行:节约奖励计划
在张女士眼里,五岁的儿子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孩子,但唯独对钱没有什么概念。张女士说,以前孩子小,为了方便省心,她和孩子出门打车是常事儿。慢慢的,孩子就变得不愿意坐公交车了。这让张女士有些担心。
“我曾跟他说过多次,钱该节省的时候就要节省,但收效甚微。后来我给儿子实行了一项自创的节约奖励计划,效果奇佳。”张女士说。
提起这项计划,张女士表示是一个理财专家的观点启发了她:“要让孩子懂得省钱,首先要让他切实地感受到钱的价值,让他有条件地获得金钱,教他有计划地使用金钱。”张女士就此想了个法子。
有一次,张女士带着儿子从南汇姥姥家回来,一路上便和儿子讨论该如何转车,581路公交车到了普安路下车之后是打车还是坐48路再步行。
张女士对儿子说:“今天坐出租车要花20多元,而坐公交车只要花4元,如果咱俩不打车,努力节省20元,我就把我们节省的钱一人分一半,作为对我们的奖励。以后我们要是又节省钱了,还是一人奖励一半。你的钱自己存着,以后买你想要的东西。”儿子连声说好。母子俩便同坐了48路。
回到家,张女士奖励了他10元。从那以后,每次节省钱了,张女士都不忘分他一半。儿子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就会用自己的钱,要是花了妈妈的钱,回家之后妈妈还会向儿子讨还。
“这项节约奖励计划虽然表面上只节省了一半钱,另一半要奖给儿子,但是却极大地激发了儿子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感,生活中能够合理节省的钱,他大都会节省,而奖励给他的钱他是不会轻易出手的,嘴上还说,‘妈妈你要是没钱了,我就把钱给你花!’”看到儿子的变化,张女士着实乐开了花。
节约计划还让张女士早上终于能坐单位班车上班了。以前,为了早上送儿子上幼儿园,张女士都是自己坐地铁,一个月下来至少多花200多元。
现在,每天儿子都会主动早起,出门的时候还不忘问一句“今天晚上我能得到奖励吗?”
样本2 留学陪读:海外打工计划
再算算日常开销上节约的钱,Lidia说,她和女儿两个人在新加坡的开销,和一个人的消费几乎相差无几。由于日常生活比较节俭,都是自己做饭做菜,比女儿一个人留学的费用反而降低了500元新币。
不仅在经济上降低了成本,Lidia还成了女儿眼中的榜样,这让她颇感欣慰:“身在海外,总有种母女相依为命的感觉,女儿也比以前更听话、更懂事了,很少问我要这要那,还说自己以后要好好读书让妈妈过上好日子。我想,有了这样的心境,女儿一定能长大成才,成为一个独立能干的好孩子。”
法则 培养孩子理财观
一般而言,孩子对金钱和财富都没有清晰的概念,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经不起孩子的要求,总免不了多花钱。
经济法则3: 改变孩子的理财观念
孩子总以为东西坏了可以再买,花出去的钱不是自己的,也不懂得心疼。
所以,不妨在孩子问你要买东西的时候,适时地回答他:“等长大了自己赚钱再买,好吗?”或者,送给孩子一个存钱罐,常把兜里的零钱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放进去,并告诉他们,这是存给他们买书和以后上大学用的,孩子就会有珍惜的感觉,有节制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