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有时,我们倾吐爱意,却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方式。以下22 句话,很多妈妈常常脱口而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困扰和伤害。 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 假如有天宝宝问你:“妈妈,
我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说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你说东他往西,原本孝顺、听话的好孩子变成了整天和自己顶牛、对立的冤家。 其实,顶牛是孩子青春期情绪的必然反应,也称逆反心理。既然是生理和心理的必经阶段,父母大可不必过
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43 6%,排在第一位。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5年全国调查中的一个意外发现。 细想一下,其实也不奇怪。在我收到过几万封中小学生的来信中,很多是谈这个问题的
慢慢适应爸爸的角色 出场小爸:豆爸,宝宝:豆豆,评论员:豆妈 授予头衔——最有思想小爸 慢慢适应爸爸的角色 第一题得分:6分。 评分理由:从宝宝出生到现在,宝宝吵夜、老打嗝,或者不肯吃奶瓶,小爸常会问他
感觉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哎,愁哦~~ 碰到女儿无理取闹,我稍微大声说她,她眼泪就落下来。 …… 这是小宝卡卡在东快论坛上发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哎,愁哦》的帖子引发的热议,引起了大家在QQ群里的讨论。且听这
怀孕,似乎历来都是妈妈们的事情。但是如果准爸爸也能够真正融入其中的话,相信准妈的孕期生活会很幸福和开心的。老婆怀孕了,作为未来的新爸爸,需要为准妈妈和未来的宝宝做点什么呢?列张任务清单,对照一下吧。 任务1:时刻
一篇名为《拔苗助长,害惨了“神童”儿子》的报道,让我感慨万千。 我44岁才当上爸爸,当我抱着哇哇大哭的儿子时,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想着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我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 儿子还在襁褓里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优秀,怎么夸呀?光夸孩子好,孩子骄傲了怎么办?其实,每个孩子一定都有优秀的地方。当父母细心观察,而且适当放低期望值,不要总是拿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对比,就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身上很多的优点。
有人说:“人人皆可当父亲,但是,只有很特别的人,才可以当Daddy。” 不论你喜欢孩子叫你什么,爸爸、Daddy、老爹或直呼你的名字,每次你下班回家,从打开家门听到孩子呼叫你的声音,就已经可以知道他们爱不爱你。 你可以教
大家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你真的会赏识你的孩子吗?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赏识教育吗? 赏识,就是爱。但爱与会爱是两回事,而赏识就是学会爱!为什么我们要学会爱呢?一位日籍华人母亲在聆听了周弘老师在日本的讲座后,总结的一句
[现象]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太难伺候了,要什么就得给什么,还特别自我中心,根本接受不了有违自己心愿的事情。在家里,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不能对他(她)说‘不’”。 的确,当前许多孩子
1.请每天都对孩子说“宝贝,我爱你”。 2.在任何时候见到孩子都要充满热情地向孩子问好“早上好”、“中午好”、“晚安”。 3.凡事要以商量的口吻和孩子对话“我可以……吗”(规则除外)。 4.给孩子建立这
忙碌的生活让一些年轻的父母不得不牺牲和自己宝宝在一起的时间,把自己的宝宝托付给家里的老人、保姆甚至托幼机构。专家提醒年轻的父母,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不宜过早长期托付给别人,否则可能对孩子将来的性格和心理会产
学会倾听宝宝的心声,是走进童心世界的最好钥匙;学会倾听,也是当今父母的必备素质之一。聪明的妈妈与其做个高明的说教者,不如做个有分寸的倾听者。 请蹲下来 “蹲下来”最直接的理解是爸爸妈妈蹲下来,对宝宝说:“怎
世界上没有一位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息。 但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比不上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了。这个萦绕在中国家长头脑和心灵中的“望子成龙”情结,根深蒂固,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下来,有增
幼儿园开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的时候,有几个宝宝的爸爸妈妈是一起来参加的?一般是妈妈占多数,其次是爷爷奶奶,出勤率最低是爸爸们。“家(家庭)园(幼儿园)共育”是最合理的教育模式,因此爸爸们千万不要试图在家庭教育中做逃兵
怀孕时,曾看过一篇介绍一对台湾夫妇如何育儿的报道。报道的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但文中说“在日复一日的育儿工作中,夫妻俩一再地讨论、协调,为的是给孩子(名叫王乃庆)一致的教育方式。这种做法还带给他们夫妻另一个欣喜,就
爸爸与儿共戏的六点必要 一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音容笑貌在孩子的心目中只是个模糊的影像,就应该拿出时间来让她记住你。最简单的办法是举起宝宝面对面地吻她或与她说话。这对他长大成人后对其子女关爱或漠视程度有
据《沈阳晚报》报道,当地一家长为了给军训的女儿送防晒霜,竟给哨兵下跪。真不知道这位家长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正是由于父母无原则的爱,使孩子失去了多方面历练生活的机会,使他们无法体会承担、负责、爱人的生活经验。他
开学以后,部分孩子心情紧张、害怕上学的“开学恐惧症”已“传染”给家长,一些家长开始失眠、焦虑,甚至全身不舒服。 一位父母说,为了让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她在暑假里就早早地对他进行了训练,结果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