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岛“寡妇村”辛酸成往事
福建东山岛上的铜钵村路口,一幢绿树环绕的普通庭院内,现年八十七岁的台胞黄拱成和八十三岁的老伴林美桃,过着平静而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们茶余饭后,一起读书看报、种养花草,或到村里买菜、散步;逢年过节,与儿子、女儿两家人欢聚一堂,同享天伦之乐。

  黄拱成是回乡定居的一名台胞。谈起当年去台湾的往事,他连声感叹:“唉!往事不堪回首。真没想到一去夫妻就分离近四十年!”

  一九四九年七月,黄先生与几位同学结伴赴台湾做中学教师,未料从此被迫滞留台湾。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拱成才得以托人从台湾给家乡的妻子辗转寄来书信;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台湾当局开放台胞来大陆探亲,黄先生才终于回到家乡,见到了分离三十八年的妻子。二00五年,他回乡定居,与老伴颐养天年。

  黄拱成和林美桃夫妻的故事,在东山岛很是普遍。铜钵村,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0年五月国民党残余部队从东山岛撤退时只有二百多户人家,就被抓走了一百四十七人,这给原本安静的小渔村留下了九十一个“守活寡”的女人。铜钵村也因此多了一个饱含酸辛的名字“寡妇村”。

  “妻在海峡西,夫在海峡东,日日盼夫不见夫,共望海峡水。”这曲曾经在东山民间流传一时的歌谣,述说了两岸几十年封锁隔绝中东山多少分离夫妻漫长的守望,充满悲凉与凄楚。作为东山岛“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见证了这些夫妻的悲欢离合。

  一九六三年,铜钵村人收到第一封经第三地辗转而来的台湾来信。从此,去台人员的亲属们纷纷试探着想给彼岸生死未卜的亲人写信联络。作为村里的“秀才”,黄镇国自然成了为“寡妇”们代写“情书”的人。

  四十多年里,黄镇国义务为周边乡亲们代写了八百多封寄往台湾的书信,用手中的笔呼唤着一个又一个漂泊的游子踏上了回家的路:离人喜团圆,骨肉重相聚。

  黄镇国清楚地记得,一九八四年,在两岸封锁隔绝还没改变的情况下,黄文克老人辗转多处回到了铜钵村老家,成了村里首个去台回乡者。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日,这一天,八名当年的“壮丁”回到了铜钵村。

  “那些年我想家想得都快要发疯了。”这是黄文克老人首次回到家乡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至今,铜钵村去台乡亲除个别客死他乡外,其余已相继回乡探亲,还有十人已定居家乡。

  “寡妇村”因人为阻隔产生的离愁别恨成为了历史,这让黄镇国非常欣慰。亲历两岸六十年风云变幻,黄拱成老人说:“现在,两岸往来十分方便,有机会我想带全家人去台湾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