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盆腔炎如何防治

        女性的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两种。

         ·   急性盆腔炎

        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借分娩、流产所造成的裂伤及胎盘的剥离面,经期子宫内膜的脱离及生殖器手术创面侵入而引起急性盆腔炎。也可以由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或由身体其它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液循环传播而来。

        急性盆腔炎包括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急性输卵官卵巢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

        急性盆腔炎的症状可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有高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和下腹部疼痛。有腹膜炎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的症状。炎症刺激泌尿道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的症状;如刺激直肠可出现腹泻和排便困难症状。

        体检时可发现下腹部肌紧张、有压痛,阴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子宫颈充血,子宫两侧可摸到肿块并有压痛。

        得了急性盆腔炎应卧床休息,最好取半卧体位,有利于脓液积聚在一起而使炎症局限。给充足的营养及水份,必要时应小量多次输血、疼痛严重可使用止痛药。高烧可用物理降温法。根据感染细菌的种类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等。抗菌药物应足量、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二周,以巩固疗效,防止形成慢性盆腔炎。

        中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较好,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可用银翘解毒汤;高烧、寒战、烦躁出汗,可用清营汤;针灸效果亦不错;取穴中极、关元、归来、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每次针2-3穴,隔日一次。

        有盆腔脓肿形成时应手术切开引流;经药物治疗无效,或疑有输卵管积脓、卵巢脓肿。应手术治疗。

       ·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或病人体质差,病程迁延而转来。也有的慢性盆腔炎没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慢性盆腔炎的全身症状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烧,易感疲乏,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病人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由于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能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期前后加重。由于盆腔瘀血,病人出现月经和白带增多;卵巢功能受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阻塞可造成不孕。检查子宫的位置后倾,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摸到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

        对病人应讲清慢性盆腔炎的有关知识,解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抵抗力。

        选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湿热型多见,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可用丹参、赤芍、木香、桃仁、金银花、蒲公英、茯苓、丹皮、生地等;如为寒凝气滞型,宜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另外,可外敷,用炒大青盐500克或醋拌坎离砂500克,用布包敷于下腹部、还可用红藤煎100毫升做保留灌肠。以及体针、耳针等中医中药均有一定治疗效果。

        还可采用封闭疗法,能阻断恶性刺激,改善组织营养。一般每次用0.25%奴佛卡因40毫升在骶角前封闭,每周1-2次,4-5次为一疗程。

        使用短波、超短波、激光、音频、离子透入、蜡疗等物理疗法,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吸收消退和消退。

        各种抗菌药物也应根据细菌的敏感试验来选用。同时加用糜蛋白酶5毫克或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以利粘连和炎症的吸收。

        有明显肿块者可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