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次的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它伴随着女子进入青春期,度过漫长的生育年龄,直到进入更年期。月经可谓是女性的“老朋友”了,女人一生平均会有400次月经,如果以每次经期持续五天来估算,则将有67个月(也就是五年半以上的时间)是在生理期间了。
然而伴随生理期而来的痛经,却也是困扰女性最多的“副”作用。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每年在职业和学校,因生理痛而导致的时间浪费损失,达一亿四千万小时。女人一生中大约有2000个日子有月经伴随,所以如何愉快而健康地度过经期,对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来例假,为什么会肚子痛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是经血外流受阻,造成潴留,刺激子宫痉孪收缩。大家都知道经期不能吃生冷的东西,不能洗冷水澡,或长期居住在阴湿寒冷的地方。因为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可导致经血运行不畅,造成子宫收缩增强或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另外,心情不好,也会导致气血不能通畅,经血排出困难,也可以导致痛经;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子宫失于滋养,也可引起痛经。
如果稍有留意,大多数痛经的女性都知道痛经一般都在月经来潮前1-2天,或月经来潮后1-2天,出现痉挛性小腹疼痛。当经血外流通畅后,这种疼痛就很快消失了。但是还有一种叫膜样痛经的,疼痛时间却是在月经来潮后第3-4天排出内膜时腹痛剧烈,等到一块完整的内膜排出后疼痛才逐渐消失。而且这种疼痛严重时可放射到腰骶、外阴与肛门,有时腹痛可引向大腿内侧,出现阵发性绞痛。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恶心呕吐,甚全晕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腹痛可涉及直肠、腰骶部,一般从月经开始即出现疼痛,一直持续到月经期结束。而且经量越多,腹痛就越厉害。
女性痛经,背后还藏着隐情
妇科疾病专家指出,痛经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不过,经期轻微的小腹坠胀或一过性的轻微疼痛不算在内,痛经主要指下腹疼痛难以忍受,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甚至需要用止疼药来缓解。
而几乎一半的痛经属于原发性的,即从十几岁月经初潮就开始的疼痛,通常患者年纪较轻。这主要因为女性的子宫内膜会产生“前列腺素”,它在生理期帮助子宫肌肉收缩,并促进组织及血液排出。
如果前列腺素浓度较高,就会造成子宫紧缩幅度大、甚至痉挛,产生痛经。还有的是因为子宫颈屈度大、位置异常或宫颈狭窄而引起。
而继发性痛经则是在初潮时没有过疼痛,后天逐渐出现的疼痛,患者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可能因生殖器官的病变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一定不能忽视。
初潮年龄小,月经周期短,行经时间长者,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显着增高。痛经正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之一。而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导致不孕的妇女中原发性痛经发病率较高。
注意:有的患者借助保健品或“小窍门”缓解一时之痛,比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勺蜂蜜的热牛奶自觉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实际上这种办法最多是具有辅助治疗之功因为这两种食物含有钾和镁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有助于身体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但是医生强调决不能以这些功用替代就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