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7日批准发布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在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紧急启动了标准制定
针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给婴幼儿带来的危害,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教授钱生球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发现,提取碎米中的蛋白质不仅非常有营养,而且不会过敏,优于牛奶。
钱教授说,有的人对大豆和牛奶中的蛋白质会过敏。米中的
时下,在温州一些社区里出现了不少营养早餐店,这些店推出了新颖的“3杯水早餐”——纤维素饮品、植物奶昔、运动茶,这种新概念早餐越来越被市民所推崇。
应女士告诉记者,9岁的儿子早上起床后很主动地跑到楼下社区的营养早
一种形状极像冬虫夏草、每条收购价仅2元的“李鬼”虫草——亚香棒虫草正悄悄“入侵”。国庆以后,药店收到的冬虫夏草鉴定单增加了一两成,结果发现不少市民旅游带回的都是亚香棒虫草。
昨天(8日),记者从童涵春、华氏等沪
自三聚氰胺临时标准公布以来,惹来网络上大规模的议论,将一种原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允许合法“限量”添加,不得不说是中国特色的一个黑色幽默,更有网友讽刺说,以后牛奶是不是要采用香烟的包装,上写“牛奶含有微量三聚氰
9厘米长寄生虫
老定城骨汤店
“我们在海口美苑路的老定城骨汤店吃饭时,吃出了一条长约9厘米的寄生虫,店方一位女管理者,不仅不给予解释,还出言不逊,甚至还骂人,真是太恶劣了。”今日下午1时左右,市民王先生这样向本报投诉
此次遭受三聚氰胺风波影响的除了乳制品行业外,连原料中含有牛奶成分的多款出名的饼干也涉及其中,包括奥利奥、乐天、思朗旗下的“蒸薯坊”等。不过这些品牌均是在国外被国外的检验机构抽检出不合格,这些品牌也纷纷对外表
蒙牛、伊利雪糕再度下架、阿尔卑斯奶糖被秘密召回,大白兔奶糖、麒麟午后红茶、雀巢、M&M、吉百利巧克力、伯朗咖啡、乐之芝士夹心饼干都纷纷出现问题后,许多爱吃零食的人也开始叫嚷:“长此下去,不敢吃零食了。”记者近来
10月8日,王小姐抱着5个月大的孩子和丈夫一起来到深圳一家家政公司要求当一名奶妈。一场突如其来的“毒奶”事件让中断了一年多的职业奶妈重出江湖。2006年,媒体曾对广东省首位职业奶妈阿霞进行报道,引起轰动。后来,阿霞淡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今晚六时公布的最新抽检结果显示,市场销售新生产的主要品种乳粉未检出三聚氰胺。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九月十四日以后生产的乳制品连续进行抽样检测。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乳粉进行了第三次三聚氰胺
两天来,有关不合格大米的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粮食批发行业的资深业内人士主动揭露业内不为人知的内幕。据介绍,福建省大米年进货量约100万吨,个别厂家提供检测报告未必可信,而换包装充高价的现象很普遍——
牛奶“质量门”事件后,各种牛奶纷纷进行降价、买赠促销活动,有的牛奶买一赠一后,价格甚至比矿泉水还便宜,不少读者提出疑问:这些大搞促销的牛奶厂商是否会玩“猫腻”,看似便宜实惠的牛奶能放心饮用吗?
为解开消费者的疑虑,昨
10月7日晚,厦门市民吴女士刚把一块卤好的猪肉往嘴里送,突然吓得尖叫一声——有虫!还在动!
10月8日晚8点,吴女士家里明亮的灯光下,猪肉上不时有白色的小虫子探出头来,爬一会儿之后又缩进肉里。虫子体细,长约半厘米,头部为黑色。
媒体报道称,韩国卫生当局公布10款较早前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并要求生产企业召回,其中包括乐之芝士夹心饼干、雀巢的KitKat、玛氏的M&M’s巧克力、士力架巧克力等常见的零食。
卡夫公司昨日晚间给人民网发来声明,称该问题
2008年10月11日,网上传出一款苏州生产的奥利奥巧克力威化饼干在印尼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引起不少人的担忧,而昨天记者在南京一些大型商场和超市发现,奥利奥饼干依然在正常出售,而工商、质检等部门人士回应说,国家并未就此种饼
“养猪饲料添加剂中含有激素、安眠药等大量药物,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则《警惕!吃猪肉等于慢性自杀!》的帖子引起了不少网民的担心。面对传言,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宾军宜实名上网发帖反驳,一口气
质检总局20日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乳粉第八次三聚氰胺抽样检测结果,8个省(区、市)生产的15个品牌86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15个省(区、市)生产的45个品牌132批次其他乳粉,均符合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
截至目前,
广元桔园暴发柑蛆
“告诉家人和同事朋友暂时不要吃桔子,今年广元的桔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近日,很多读者的手机上都收到了类似短信,不少人谈桔色变,秋冬季节大家钟爱的桔子
记者昨天从广东省农业厅获悉,四川广元生蛆柑桔并未流入广东,广东亦未发现柑桔大实蝇。据了解,广州市面上销售的柑桔主要来自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市民可以放心食用。
外省调入柑桔来自周边省
近日,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与手
“毒奶粉”事件首次曝光距今已有一月,但毒奶粉、三聚氰胺笼罩在消费者头上的阴影似乎还没有散去的迹象。无论是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业巨头发布承诺书,还是高管在公众场合大口喝奶,消费者拒绝喝奶的呼声仍居高不下。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