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鱼肉和羊肉同炖的效果

很多人或许很好奇,鱼肉怎么和羊肉搭配呢?其实大家不妨来看一下:“鲜”字拆开来看就是鱼和羊,营养师认为,鱼肉和羊肉都比较细嫩,营养丰富,从营养角度看具有互补性。下面,寻医问药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鱼肉和羊肉同炖的效果。

羊是草食性动物,现代人养生,更愿意吃草食性动物肉,如牛肉、羊肉,而不愿意吃杂食性动物肉,如猪肉;而鱼生长在水中,水生动物给人感觉更干净;人们吃肉,讲究“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正属于水生而且没有长腿的。鱼肉和羊肉都比较清淡,口味鲜美;更为难得的是,二者都含有丰富而细腻的、人体易于吸收的动物蛋白质。

从各自的营养功用看,鱼肉重在益智力,羊肉重在强机体。

鱼被誉为“越吃越聪明的美味”。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含有独特的卵磷脂和DHA。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智力发育、延缓衰老等;DHA俗称脑黄金,是大脑和视网膜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

羊肉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金代李杲曾评价说:“羊肉……能补有形肌肉之气。”

中医认为,鱼肉和鱼软骨中富含胶原蛋白,是女士美容佳品;羊肉有补肾壮阳的作用,适合男士经常食用。

在中国古代,“鲜”字指的是一种鱼。许慎在《说文解字·鱼部》里说:“鲜,鱼名,出貉国。”意思是说“鲜”是一种产自北方古代貉国的鱼。当代古文字研究学者吴东平在其著作《汉字文化趣释》中说,“鲜”字来源于金文,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三个“鱼”字组合在一起,表示鱼很多。而另一种写法是“羊”在上,“鱼”在下,到小篆时演变成“鱼”在左,“羊”在右。原来,在中国古代,北方文化发达,拥有造字“权力”,南方则被称作“荒蛮之地”。北方人喜吃羊肉,南方人喜吃鱼肉。在中国古代,上和左皆为尊。

至今在厨师界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厨师鼻祖彭祖创造了名为“鱼羊为鲜”的菜肴,烹调方法是将羊肉(带骨)和鱼肉(或鱼头)切成段(块)合熬而成,有助阳补精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