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不喝母乳会加大患糖尿病风险

早产儿由于各项身体机能还未完全发育完整,自然地,身体免疫系统比较脆弱。如果早产儿妈妈没能对宝宝进行细心的呵护照料,早产儿是很容易生病的。据很多研究表明,早产儿要是喝不到母乳,是有比较大的几率患上糖尿病的。

现状:怕感染 基层医院拒绝母亲送母乳

初乳对新生儿增强免疫力、维持肠道功能良性运转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许多早产的低体重儿还没等到妈妈分泌初乳,就被送入NICU抢救。广东有些基层医院为免增加感染风险,拒绝母亲送初乳给孩子,首选给孩子喂早产儿专用奶粉。

“许多基层医生在早产儿治疗上的观念已经落伍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抢救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委陈运彬指出,这些基层医院对早产儿喂养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错误地认为“喂母乳会加重早产儿肠胃功能的负担。”

实际上,国际新生儿学界已认识到,母乳喂养可预防和改善坏死性肠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从而令早产儿死亡风险降低五至七倍。

危害:喝不到母乳 早产儿更易患糖尿病

过去,人们常认为,先天不足、体重过低的早产儿为了实现“追赶生长”,应服用热量高的早产儿奶粉,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然而,人们忽视了一点——早产儿奶粉的热量虽高,但肠道吸收效果不如母乳,母乳所含热量不如奶粉,但胜在好吸收、营养均衡。

研究发现,早产儿获得的能量并非越多越好,体重也不是长得越快越好。早期高能量摄入,体重快速增长,可能导致早产儿在步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现糖尿病等代谢问题。

“对早产儿来说,母乳最棒,经过巴氏消毒的捐赠母乳次优,最后的选择才是早产儿配方奶。”澳大利亚爱德华国王纪念医院产儿科Karen Simmer 教授表示,母乳对于疾病患儿或早产儿来说是最好的食物,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抗感染能力更好,可降低败血症、脑膜炎等的危险程度,且对于远期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非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在成长后期容易患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此外,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责任感更强,对母子间的关系建立也更有益。

早产儿妈妈可以这样做

1、产后头三天无奶、奶水稀少是正常现象,别为此气馁,甚至早早放弃母乳喂养。没有宝宝的帮助,首选能模仿宝宝吸吮模式的负压泵奶器,或者用手工挤奶的方式进行开奶。产后一个月内,母乳产量会慢慢增加。

2、“袋鼠式育儿”(即母婴皮肤接触)有助于提高产奶量。如果宝宝不在身边,可通过观看宝宝照片、视频等方式增加母婴情感联系。哺乳母亲应饮食均衡,休息充足,心情保持愉悦。挤奶前,需对吸奶器清洁消毒,充分清洗双手,清洁乳房。请先喝一大杯温水,情绪放松。挤奶时,可边看宝宝照片,边听愉快的音乐。

3、晚10时到凌晨2时,是泌乳素分泌高峰,可在不影响休息的前提下进行“追奶”,即通过增加挤奶次数来提高产奶量。

4、用经过消毒的储奶器储藏多余的母乳,广东地区春夏季节可使用冰包等冷藏方式,将储存的新鲜母乳送至医院。

小编在此提醒各位早产儿母亲:请多学习相关的早产儿保育知识,为你的健康宝宝多费一份心。宝宝的健康,取决于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