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产妇生产后容易发生尿失禁

十月怀胎好不容易生产后,新妈妈终于解放了,但千万不要对身体的健康放松,据了解,大约每3~4个妈妈当中就有一人为尿失禁苦恼,高龄产妇、多次生育、巨大儿等都因素都可能造成产后尿失禁,建议新妈妈产后正确护理,及时做产后检查。

哪些妈妈容易发生尿失禁?

1. 经常便秘,每次排便时间都比较长的女性;

2. 经常打喷嚏和咳嗽的女性;

3. 高龄产妇生产后;

4. 宝宝出生体重在3500克以上的妈妈;

5. 生育多个孩子的妈妈。

尿失禁有哪些类型?

尿失禁往往在有过分娩经历的女性中比较多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腹压性尿失禁

往往是在进行激烈的有氧运动或在打喷嚏、咳嗽或大笑等腹压增加的时候发生的。

尿失禁的原因:分析这种尿失禁的原因可以先从女性的生理结构说起,骨盆底部肌肉就像吊床一样支撑着下腹部的肌肉。在肌肉的上方,有子宫口和膀胱,再上面就是子宫了。

在妊娠期间,膀胱要承受来自包括羊水、胎盘等重达5公斤的压力。这也正是在妊娠后期容易发生尿失禁的原因。

另一个导致尿失禁的原因是骨盆底部肌肉由于分娩等原因,支撑能力下降而变松弛,导致膀胱下垂,阴道受到来自骨盆底部的压力,使正常情况下本应紧密闭合的尿道不能闭紧,在受到腹压冲击时就发生了漏尿的现象。

从生理上讲,腹压性尿失禁并不是十分严重的病症,只是一个阶段的生理现象。

急性尿失禁

意识到要小便了,但还没能憋到洗手间就尿了出来。有时甚至只是听到流水的声音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尿失禁的原因:急性尿失禁是由于控制膀胱收缩的排尿肌肉,对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并收缩过度而引起的。它往往是因为膀胱神经或肌肉在手术、分娩或生病等过程中受伤而造成的。

分娩时,因为胎儿要从贯穿骨盆底部肌肉中心的产道钻出来,所以肌肉会被最大程度地拉伸,而这往往会造成感觉尿意的神经或骨盆底部肌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混合性尿失禁

兼有腹压性尿失禁和急性尿失禁两种症状。

尿失禁的原因:兼有以上两种原因。

避免尿失禁,产后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产后1周内

由于尚未恢复,所以新妈妈对于膀胱内是否存有尿液并不是非常敏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如厕的次数。为了暂时避免尿失禁的尴尬,可以使用护垫和卫生巾。

产后42天后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