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 食补有理 调养有方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我国传统的24节气之一,是每年农历5月5日或5月6日。人们习惯上将立夏看做是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后温度一般会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那么该如何顺应立夏时节的气候特点,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呢?一起来看看!

养心有理

头痛、烦躁、失眠、坐立难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到身体不适。从中医理论上说,夏天养生重在养心。因为夏季属火,心也属火,夏季的炎热气氛最易于扰乱心神,易使心火上炎,心火旺自然易出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并影响到睡眠。 但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

食补有方:秘制烧鲜莲

莲子具有安心养神的功效。这是道用素火腿包莲子的手工菜,外形像莲子的心,十分雅致。

降燥有理

夏季到来,人体大量出汗造成体液流失,长时间消耗易造成人体均衡失调,此时“燥气”上升,降燥要及时。

食补有方:苦藠鹅掌锅

苦藠具有清热、降燥的作用,鹅掌富含胶原蛋白,这道汤不仅是夏季养生美味,也是女性朋友的养颜美容佳品。

养胃有理

一到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脾胃的消化功能较差,因此夏季养胃这个环节很重要。

食补有方:野菜围边炉

以老母鸡汤为锅底,配以四五种野菜,包含根茎类、叶子类以及野生菌类蔬菜。老母鸡汤清淡解暑,有益于健脾养胃。

祛火有理

立夏过后,天气开始转热,同时空气中的湿度也比较大,很容易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

食补有方:竹海一品鲜

这道菜可谓竹类荟萃。含有竹荪、竹燕窝、竹胎等难得的菌类食品,脂肪含量低,纤维含量高。这道菜口感脆滑,鲜淡爽口,营养丰富且开胃。

另外推荐6款立夏宜吃食疗

益气养心粥 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粳米200克。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功效。

鸭肉冬瓜汤 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将鸭肉、猪瘦肉、冬瓜、荷叶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味精即成。当菜佐餐,食肉饮汤。有滋阴养肝、健脾利湿的功效。

黄鳝饭 黄鳝150克,生姜汁10毫升,粳米500克,精盐、花生油各适量。将黄鳝宰杀,去内脏,去骨,洗净后切成片,放碟内,以生姜汁、精盐、花生油拌匀。将淘洗干净的粳米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待水分减少一半后,放黄鳝于饭上,继续煮至饭熟即成。有补益肝肾、调中健胃的功效。

山药枣豆糕 山药50克,扁豆30克,陈皮丝5克,大枣肉50克,粘粉150克,白糖适量。先将山药、扁豆洗净放入锅内煮熟,大枣肉切丝,将粘粉加适量水和成浆,放入山药、扁豆、大枣肉拌匀,加入适量白糖,倒在盘中,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即成。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生脉饮 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煎水当茶饮,老少皆宜,可益气养阴,是汗出较多的夏季最佳饮品。另外,还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山楂麦芽饮 山楂15克,生麦芽30克,太子参15克,竹叶10克。将山楂、麦芽、太子参、淡竹叶洗净,用水煮沸,浸泡15分钟即成,代茶饮,随意饮用,有益气清心、健脾消滞的功效。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