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
针灸可以治疗的病超过300种,对100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世界卫生组织就推荐43种疾病可应用针灸疗法。但一般来讲,国内患者到针灸科就诊的多以神经系统及骨关节疾病患者为主,如中风后遗症、面瘫、小儿脑瘫、颈椎病、肩周炎
从中医学角度讲,不论面瘫是因风寒还是风热等邪的侵袭,其根本均为患者自身正气虚弱,脉络空虚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使面肌失养而诱发。针灸之术就是通过“补虚泻实”来调节、疏通经络,使患者气血得以平衡、正常地运行,以濡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针灸大家程莘农和谢锡亮介绍灸法的文章,意识到灸法的效力非凡,才对艾灸刮目相看。而且才知道灸法并不是扎针时附带的一种可有可无的技术,而是自有其章法,什么直接灸、隔物灸、回旋灸、雀啄灸等等。当时
误区一 效果每日可见 小敏和阿Ling相伴到医院针灸减肥,半个月下来,阿Ling减了6斤,小敏却只减了2斤不到,小敏纳闷了,针灸减肥怎么对自己没有效果?医生答:减肥不是减重,而是减脂肪,针灸减肥也是一样道理。超过标准体重越多,一
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多穴可治者,却比比皆是。 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
◎1 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 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而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等一系列症候群。其原因大多是脑脊液循环通路某些部位阻塞所致,多发生在两岁之内的婴儿。
股外侧皮神经炎,也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由于股外侧皮神经受损而产生的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的综合征,是皮神经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多无外伤史,起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常见于妊娠妇女。其主要表现是大腿前外侧部出
灸花是什么?就是做艾灸是有时会出现的水泡甚至化脓现象,是邪气外排的表现。古代中医应用疤痕灸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用艾绒做成米粒大小的锭上尖下圆,直接在皮肤上烧,快烧没时熄灭,为一炷,反复灸多炷,病痛全无。有“灸疮若发,
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呼吁,调查显示,到2050年,烟草归因的年死亡人数会增至300万。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中国人群的吸烟率和二手烟暴露率,带来的健康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最近,中医针灸成为戒烟的最好方法,那么针灸
狐臭是发生于腋下部位的臭汗症,由于大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质被该部位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所致。中医认为是因湿热之邪,郁于腋下,化生浊气,溢散于外而发生的。 狐臭,女多于男,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此症可由腋下发出特殊
中医专家说,下列5种是最常使用的方法: 一、耳针 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肠、饥点、内分泌、脑、胃。 操作:每次选1~2穴,以双侧耳交替方式扎针,每周耳针贴敷2~3次,10次为2个疗程,而每次疗程间隔5~7天。 二、体针〈之一〉 取穴:
一、针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
在众多减肥方法中,针灸减肥以痛苦小、无副作用、无需节食等优点成为众多爱美人士的首选方法。那么,是不是所有肥胖者都适合针灸减肥呢? 肥胖一般分为病理性肥胖与生理性肥胖两种,病理性肥胖患者可通过针灸治疗,改善病症达
瘙痒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瘙痒为突出表现的感觉神经机能异常性皮肤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一处、多处呈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的瘙痒,有时还可有烧灼、蚁行等感觉。与季节关系明显,饮用酒类、吃海鲜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
一、针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 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 2、体质虚弱的患儿,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 3、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
耳鸣是由耳部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常常是耳聋的先兆。余用针灸治疗耳鸣,效果满意。 选穴 针对耳鸣主穴选取耳和髎。暴病耳聋或耳中憋胀,鸣声不断,按之不减,伴有面赤口干、烦燥善怒、头痛、脉弦等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