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招“书”非常多
2025-07-10 07:34:21
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了610万,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这样的情势下,职场书籍喧嚣尘上顺理成章。《杜拉拉升职记》成为2008年中国图书市场一匹黑马,据说其发行量三个月就过百万,而跟随“杜拉拉”之后,更有了米娅、丁约翰、苏畅畅、牛小米……
职场小说:契合职场人的心灵诉求
如果你是一个对流行事物嗅觉灵敏的人,应该听说过一个叫“杜拉拉”的职场女性,《杜拉拉升职记》一面市,就成了职场小说成功的典范,触角延伸至话剧、电视、电影等领域。今年1月陕西师大出版社又趁热打铁地出版了《杜拉拉升职记2:年华似水》,“杜拉拉”也已经成为了职场女性的新偶像。作为一部红透整个网络的职场小说,《浮沉》同样描写了一个灰姑娘在外企的成长经历,自2007年9月底原创于天涯社区,点击率突破百万,据说数十家出版机构致电询问小说的版权归属。伴随着这些小说的热销,2009年职场小说如雨后春笋,快速而繁多地生长起来,在某图书网站上,记者检索到的职场小说就有54部,比如《米娅,快跑》、《丁约翰的打拼》、《苏畅畅加薪奋斗记》、《牛小米外企打拼记》、《人事总监》等等。
职场小说这两年为什么走得红红火火?从文本上分析,职场小说贴近生活,上班族们能在小说中找到一种共鸣。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职场小说中同事之间幽微的关系、渴望得到老板赏识、工作中的小差错和不如意等等,都恰恰契合了职场人的心灵诉求。
事实上,这些小说的作者大多在职场打拼多年,创作内容多是亲历,比如,《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李可就有着十余年外企职业生涯,《浮沉》的作者崔曼莉也有过国企、知名外企从业经历。但是,《杜拉拉升职记》后,职场小说一时泛滥,一些小说仿制相似的“升职记”,将职场都放在了外企公司和销售行业,故事情节大多雷同、缺乏新意。
求职指南:大学生的就业“锦囊”
“我以前都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呆着,9月份就要正式踏入职场了,心里还真没底,想看一些职场类的书,了解社会的生存技巧。”湖南大学中文系大四的王同学告诉记者。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估计,2009年累计大学毕业生无业人数将上升到1010万,求职类图书正是应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而热销。《职场面试专家》、《世界500强面试实录》、《简历——让你脱颖而出》等书籍因其“实用性”而成为大学生们新的工具书,书中的内容从怎样做求职简历、面试的技巧到职场的穿衣打扮、如何握手等细节都有涉及。针对职场新人的书也不少,《小强升职记》用小说的形式介绍了让工作变得轻松自如、事半功倍的方法。“我是一个职场新人,我的工作和小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我相信小强的经验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一些职场新人认为,阅读这些书籍对自己很有帮助,因为初入职场有必要了解职场规则。
另外一些职场书籍则专门解说如何在求职面试中成功,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求职圣经》一书中就列出了各种行业公司成功应聘者的案例,《王大哥的求职经》的卖点正是知道“企业的用人机制、招聘流程”、“熟悉招聘人员的心理”,很是吸引眼球,难怪求职的大学生们将其视作就业锦囊,希望从中得到一招武林绝技笑傲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