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警惕的女性恐慌心理危机
赵冉是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的职员。他的部门有18个员工,60%都是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网络通信行业每年都在变革,我们公司的名称和项目运营商也一直在变,我们的工作经验增加了,但本来就比较低的薪水却不升反降,这让我们有点无所适从。”

  她所在的部门已经裁了一半的员工。“我几乎没有什么私人时间,全部交给工作,没有什么朋友,常常找不到人说话。工作太累时,吃东西也没胃口,晚上睡觉做梦都在采访写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咨询师认为,一些企业做决策时比较短视,容易和员工产生利益冲突,由此给员工带来很多心理问题。而中国人普遍缺乏较好的情感教育,调节情绪能力较低,更易为压力所困。

  焦虑仅是职业压力的最初表现,61%的白领有职业困惑

  去年,30岁的刘博士跳槽到一家大型国企做海外项目经理,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国庆节时,他回国跳楼自杀。

  这家国企的海外职员一般都不能带家属,完不成任务的很快会被辞退,即使业绩突出,回国的机会也不多。而刘先生是个内向的人,有完美主义倾向。“他在出国半个月后就开始变得特别容易发脾气,特别想成功,没有什么业余时间。他所在的分部有十几个员工,上班在写字间,下班在职工公寓,没有私人空间,同事之间经常激烈争吵。”

  专家介绍,职场心理压力分3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症状:第一阶段是躯体症状,会产生失眠、焦虑、多疑、胃口差等情况;第二阶段就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表现为不愿上班、无端请假、不愿意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等;最后一个阶段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比如火气大、矛盾多、破坏性强,甚至产生自残、自虐或者自杀倾向。

  “35岁临界点”现象蔓延,升职与不升都痛苦IT业的职业压力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高位,70%的人35岁后不再从事IT行业,于是有了IT“35岁临界点”之说。35岁时IT从业者常常要面临一个转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开始跟不上新员工,除了少部分能进入管理层的员工,大部分人都要考虑转行问题。

  除IT行业外,很多其他行业的职业人都认为,如果到了35岁还没有获得升迁的机会,这辈子就很难出头了。

  博士毕业3年的陈原最近几次在车上痛哭失声。使她变得极端焦虑的原因,是即将到来的一次竞聘。

  他工作的研究所目前正在改制,要竞争上岗。陈原的研究方向比较偏,如果竞聘中没有胜出并获得项目带头人的资格,她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加入别人的课题组,甚至有下岗的危险。这使在单位一直活得比较边缘的陈小姐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危机:“这次拿出来竞聘的只有12个职位,报名的其余30多人都比我资格老。我知道肯定赢不了,可又不甘心学了十几年的东西就这么废了,真是绝望啊。我每天惟一高兴的事就是睡觉,可以什么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