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为人之道、修养和技巧
2025-07-09 23:14:53
颇讲究为人之道、修养和技巧,许多初入职场的人踌躇满志却遭当头一棒。为何原因?以下将对“白领新人之九狂”进行一一评析。
“狂”症状一:名校名系,谁与争锋!
◎“狂”指数:★★★★
一般来说,即将踏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意气风发,四年的大学生活为他们构造了坚实的知识结构,也打造了他们由内而外的“狂傲”。
然而,社会并不像学校那么简单,你学历再高、再有名校名系的背景,人家也未必买账。
案例:小李大学毕业时适逢沪上一着名媒体招人,看看招聘的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最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想想自己的条件:上海名校中文系公认的才女,系学生会宣传部长,组织过不少大型活动,还在一家期刊社做了近两年的兼职,作品也发表了不少,她觉得这次招聘简直就像是专门为她准备的。当她通过初试,怀着“舍我其谁”的豪气去面试时,考场外的情形却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来参加这场录取率为10:1面试的应聘者们个个都非等闲之辈,有新闻系研究生,有新闻作品十分丰厚的资深记者,在这些人中,小李感到自己的“狂气”是多么可笑。
“狂”症状二:个性独立,拒绝合作!
◎“狂”指数:★★★★
当今的大学生在家里都是备受呵护的独苗,言谈举止间露出年少轻狂,可一到了社会上就显得格格不入。说得时尚一些是“前卫”、“有个性”,其实是自以为是,不堪一击。
案例:自信而内向的小王在大学毕业之前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从幼儿园到上大学都是班里的“尖子”,父母在学习上几乎没怎么操心,他就顺顺当当地大学毕业,进入到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刚走入社会的小王依然自信自己是最棒的,当他看到领导将一些比较重要的设计交给他认为不如自己的同事时便感到心理很不平衡,对同事做出的设计总是不以为然,对其中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冷嘲热讽,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时间一长,同事们对他意见很大,老总只好请他另谋高就。
“狂”症状三:越俎代庖,老板靠边!
◎“狂”指数:★★★★
在企业里,有些人是什么棘手活儿都不愿意干,而一些“有为青年”又总喜欢越俎代庖。这种工作热情应该鼓励,但过了度,好事反而变坏事。
案例:小朱是学美术设计的,毕业后到一家杂志社做美编。编辑部人不多,主编是一个和蔼的老太太,气氛很融洽。但融洽归融洽,主编却是一个工作态度很认真的人,关于业务上的事一定事必躬亲。
小朱感到自己没有了创作的空间,有时便据理力争,使自己的想法能够在版面上实现。主编考虑到他的工作热情和专业出身,对于他的意见也尽量尊重,小朱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一次主编开会,印刷厂来送最后的清样,请主编阅后签字付印,小朱竟大笔一挥签上主编的名字。谁料那次的清样还有地方要改。杂志只好重印。小朱不仅挨批,还扣发了当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