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或许这话不假,但是,其实男女在婚姻中的感情变化是完全不同的。女人可以在婚前婚后都一样开开心心,可是男人的心理就需要来更多了解了。
在一些婚姻以及婚姻关系中,青年男子那份情感,从他结婚那天起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他神经质地发抖,表现出焦虑与不知所措,因而极力想逃脱现实。有人会告诉就要做新郎的小伙子,新婚前的恐惧是正常的,要有思想准备,要努力克服它。那导致内疚的字眼“恐惧”,经常用来解释男人的抵触和消极情绪。它犹如一面旌旗,或者战斗的呼唤,成功地激励着男人们勇敢地去接受严峻的考验,克服困难,以显示自己的刚毅。他就这样抑制了自己隐秘的真实的情感需求。从那时起,当他力求克服恐惧和抵触心理引起的强烈反应时,他非但一无所获,反而为婚姻关系的破裂留下隐患。当婚姻关系濒临崩溃,实际上已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时,这些被压抑的抵触情绪,会像洪水一般冲开感情的闸门。只有到这时,他才回忆起昔日的情感,认识到自己当时产生抵触情绪的真正原因。然而在这之前,他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压抑、克服自己的不满情绪,并把其合理化上面。
男人始于新婚的内心抵触情绪,并非幼稚和不负责任,而是一种有益的内心冲动。这对年青人来说,无疑是真实的,而男人二十多岁就被父母敦促结婚,这真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男性的一大悲剧——他的情感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青春年华匆匆度过,职业和思想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也没有获得较为可靠的经济立足点。早婚将压抑的情感和经济负担压到了他的头上,束缚了他的手脚,使他陷入一种仅仅只能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中,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摧残。
从男性早期的心理状态来看,他们的婚姻似乎没有很好的基础足以使他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事实上,在男性早期的心理条件下,要实现美满的婚姻,几乎是不可能。对于男孩儿,从小就要求他富有进取、创造、挑战、奋斗、探求的精神。而女孩儿则可以从洋娃娃、过家家之类的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教益。一般说来,男性很少参加这类活动。不管两性间这些早期心理条件的差异是好是坏,它们毕竟反映出了男性婚姻心理的实际状况。
准确地说,正是由于两性间的这些心理条件的差异,男性时常感到对扮演成熟的婚配角色力不从心。他经常为适应情况,达到顶期的目的而努力,但又与他早期所受的教育相去甚远。只好改变自己固有的生活节奏,强迫自己变成另一个人。结果,他总是有一种被压迫、被掠夺感。而在他人眼里,却一向被看作为一个标准的男士。人们经常听到女人抱怨她们在婚姻中是受压迫的一方,这显然不完全正确。无疑她也被婚姻关系所束缚,但男人的心灵更易受创伤,因为男人在情感上对结婚还缺少充分准备,更易否认和压抑自己的个性。在竭力维持那种婚姻关系的同时,他与真实的自我越来越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