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被曝是同性恋的新闻可谓是络绎不绝,近日郭碧婷被曝出轨的消息也是被网络各种媒体疯传。许多性取向正常的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同性恋的出现?本文就为大家揭晓同性恋是怎么过炼成的。
新闻:郭碧婷被曝出柜
昨天(4月19日)某媒体官博发布了一条“周一见”微博,“明天,连男星们都会颤抖!4月20日中午12:00,不信来鉴!”微博一经发出立刻引起网友热议,有人甚至挖出即将爆出的新闻是郭碧婷出柜的猛料。今天中午,约定好“周一见”的消息曝光,网友发现这只是某品牌的一条广告,于是“某媒体滚出媒体界”的话题立刻被刷上微博榜。
然而关于郭碧婷出柜的传闻却没有消失,一条3年前的网帖被翻出,其中的描述被不少人对号入座当成郭碧婷。李易峰则手滑转发了相关微博后秒删,王珞丹、金莎[微博]手滑点赞,这些都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为此,新浪娱乐连线郭碧婷方面,对方暂时没有任何回应,拨打手机也是关机状态。
同性恋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为什么会有同性恋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了。但现在科学家们的目标是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健康专栏编辑杰里米·劳伦斯这样说道。
在上个月在里斯本举行的二十一世纪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NS)会议上,三藩市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杰罗姆·戈德斯坦对3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学家说:“性取向并不是一个关于选择的问题,而是先天神经生物学决定的。”
这是他对于同性恋是先天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一问题所作出的回答。这实际上是一个生物学上的难题。至今为止,同性关系并没有展示出明显的进化优势,那么,为什么一些人仍被同性所吸引呢?性吸引为繁衍后代提供了动力——引用达尔文主义的说法,性是达到目的的方法,并不是目的本身。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同性关系是应该被筛选掉的。
除此以外,同性关系在动物世界里也非常普遍。跳蚤中可能存在同性恋,蜜蜂很可能也有,小鸟之中则一定有,企鹅以建立维系一生的同性情谊而著称,海豚是另一个例子,而非洲小黑猩猩则完全是双性恋的猿类。各种各样的说法被用来解释这种同性关系在进化论上的优势。例如,夏威夷莱桑岛上的雌性信天翁就会结成同性的伴侣,减轻单独养育幼雏的负担。同性恋还可能会帮助建立社会的特殊联系,或者减少缺少雌性时雄性之间的冲突。同性恋的伴侣之间当然不可能会留下后代,但是它们却也许可以使得其所属集体得以更好地繁衍后代。
动物世界中同性恋普遍存在的例子被援引来说明同性恋并不是一宗违背自然的罪行。四十年前,也就是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就已经将同性恋从精神障碍的名单上划去了,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从善如流。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师学会并没有这样的一张清单,但似乎倾向于追随世界卫生组织的脚步。
及至2010年2月,学会终于感到了压迫,签署了一份“澄清同性恋并非是精神”的声明,并补充道:“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说明性取向是可以被改变的。此外,所谓的针对同性恋的疗法可能为歧视与偏见提供条件。”
这个转变的催化剂是一次对1400名精神病医生和临床医学家的调查。其中六分之一的参与者曾经尝试帮助同性恋者减少自己是同性恋的感觉,甚至改变他们的性取向。此外,这些个案并不只是集中在过去,而是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存在。
伦敦医学院大学的麦克·金教授在领导一项出版在BMC Psychiatry的研究时说:“我们从来没有设想过这种情况,我们真的相当关注……这不仅压力巨大而且还有害,并且,绝对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是可行的。”
还有一个疑问是,与承认实施过这种治疗的治疗师相比,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二十五分之一)表示,,当受到这样的要求时,他们会尝试去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他们似乎在实施这种治疗,甚至连承认这种治疗的时候都感到非常不自在。受到歧视或欺凌可能是他们的顾客要求通过治疗改变性取向的原因。
金教授说:“治疗师们不了解同性恋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什么病态的地方的话,他们就会错误地想要尝试改变他们。但事实上,一个治疗师应该做的是告诉他的顾客们,他可以尽力帮助他们去应对受到欺凌的这种不幸遭遇。”
杰罗姆·戈德斯坦上个月在里斯本举出的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例子,恰好支持了这个观点。如果可以证明,同性恋者的大脑和异性恋者的有明显的生理差异,那么,同性恋是“变态”以及同性恋是可以被改变的观点就站不住脚了。
关于双生儿的研究显示了一个可能和性取向有关的基因联系。戈德斯通医生计划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来观察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大脑异同。
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者们,通过使用磁共振扫描仪测量大脑的血流量,已经找到了杏仁核神经元大小的分别。而杏仁核神经元对人的情绪反应起关键的作用。男同性恋者的大脑看起来像女异性恋者,而女同性恋的则与男异性恋者相似。
这个研究建立在男同性恋者已经异性恋男女之间的神经生物学上的差异上。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Qazi Rahman带领的一项研究发现,男同性恋和女异性恋的方向感都很差,而且在找路的时候都倾向于使用地标或询问路人。男异性恋者则顽固地坚持使用地图。
大脑的右边区域支配人的空间能力,所以,男异性恋与女同性恋也许会稍微更发达一点。一个更早期的研究表明,男同性恋与女异性恋者在语言流畅方面要胜过男异性恋者。
这一系列的实验可以追溯回西蒙·列维的研究。他是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沙克研究所的一个神经生物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声称发现了同性恋与异性恋男性的大脑之间的结构上的差异。列维进行的尸体解剖研究显示,异性恋男性的下丘脑前部的间质核要比女性的大两到三倍。而男同性恋者的这个区域则和女性的大小相似。
这个发现支持了人为男同性恋者的大脑在某些方面有一点像女性的大脑的看法。但列维同时也承认,这既不能说明它是导致同性恋的原因,也不能说明它是成为同性恋带来的影响。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应该既要显示出在人生早期就有的神经生物学上的差异,又可以用它来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性取向。
列维被这个发现感到非。因为如果一个同性恋者是“天生如此”,那么对他们的歧视就是不道德的了。他相信,建立在与生俱来的倾向习性的基础上的生活方式,与自觉选择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对比,是更不应该被指责的。
杰罗姆·戈德斯坦表示非常同意。“我们一定要继续寻找数据,来显示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双性恋者以及变性人之间大脑的异同。”他还补充道:“关于性取向和大脑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和其他与荷尔蒙、基因和结构有关的研究是一致的,在包括性取向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
“治疗”同性恋
“同性恋是可以治愈的。”这个观念有着悠久而模糊的历史。在上个世纪的大半时间里,同性恋被认为是违背常理可以被纠正的,而并非是一种自然状态。每个人都被认为天生就是异性恋的,同性恋则被看做一种偏差,是小时候“错误的学习”所造成的结果。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值鼎盛时期,厌恶疗法曾经被用来对同性恋进行“治疗”。他们给男同性恋者放映幻灯片,并让病人自己控制来给幻灯片的翻页。幻灯片的内容包括了性感的男人和女人的照片。如果他们在男人照片上停留太久,而不迅速地翻到女人照片上的话,就会受到电击。类似的治疗方法还有提供一种会使他们呕吐的药物。
就如同在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中,厌恶疗法被用来治疗亚历克斯的暴力倾向的描述一样,它一直被临床应用,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那以后,这种治疗就不再被人们信任了。
其它的治疗方法还有建议同性恋者在手淫临近高潮时从幻想同性转到幻想异性。这种方法要求病人靠被警察逮捕或被家人发现的羞耻想象来克服自己的同性思想。
虽然不能说不普遍,但这些疗法从来没有在英国成为主流。但在美国,可以通过治疗改变同性恋的想法得到了广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