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认罪 女儿成剩女谁之过
女不嫁,母之过。时下剩男剩女越来越多,除了恋爱失败这种原因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父母之命,虽说已经是新世纪了,不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却出现了另外一种说不上好或坏的现象,父母不再强制你和谁结婚,反而经常强制你不能和谁结婚,本来找个合适的男朋友就困难重重,加上父母的百般阻挠,想不成剩女都难!

  女儿嫁不出去,总得有人承担责任。而父母总是抢着问责的那人。

  成都人民公园“保路运动纪念碑”后有一片银杏林小径,那里成了帮儿女相亲的父母们的聚会地。付宏华在这里驻守了5年。

  34岁的女儿因忙于事业无暇顾及终身大事,多次相亲未果后,做母亲的把女儿大龄未嫁的原因揽于己身:当年一味要求孩子读书,才让她错失了人生许多美好的东西。

  带着深深的愧疚,付宏华在公园里数年如一日派发“请您谴责”的名片,淡蓝色的小纸片上印着为人父母最无奈的自责。

  名片的意义

  2009年3月底,记者在小径深处找到付宏华,见面的那刻不由想起在电话里听到的她的声音:沙哑,带着小心翼翼的戒备。

  “我不太想接受采访。”这是付宏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女儿刘丹其实条件很好:大学教师,身段窈窕,知书达礼,性情温婉。一起参加相亲会的朋友曾劝付把“寻婿”启事上的“博士学历”四字去掉,被她断然拒绝:“女博士哪里不好?”她不知道网上那个调侃的段子,“女博士=灭绝师太”。

  付宏华贴出的寻婿启事有很多人看,只是质疑的语气屡屡让她觉得自尊被对方践踏。“工资有好多?”“怎么会30多岁了还没谈过恋爱?”“年龄这么大了,还对男方要求这么高?”“博士啊,好不好相处哦?”……那些挑剔的眼睛跳过白纸黑字的介绍,向付宏华详细询问诸如“实际收入有没有五位数”、“学校应该要分房子吧”、“升职快不快”等“细节”。

  付宏华的笑容越来越僵硬,她转头掩饰被屈辱感浸湿的眼睛。被贬低的是女儿,却比自己遭辱更让她难受。

  女儿30岁那年,付宏华在寻婿启事旁贴出了一封“请您谴责”的自责信,把女儿大龄未嫁甚至未恋爱过的错归咎于父母一味的严格管教上。“你这是炒作还是负荆请罪?”同来征婚的父母们问她,虽然是句玩笑话,“负荆请罪”这个成语依然刺痛了她。她已经全揽了女儿嫁不出去的错,但内心深处并没有做好接受外人否定的准备。

  你喝过中药吗?付宏华问记者。给女儿征婚的第二年,她把自责信印制成名片让更多人带走,“就像是把药渣铺在外面让很多人踩才能带走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