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受孕前的各项准备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生一个健康又聪明的宝宝,那就要重视孕前准备。除了营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受孕时机的选择

(1)生育年龄的选择: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22岁,女方不得早于20岁,这是法定的最低年龄,并不是最佳年龄。据统计,新婚夫妻如不采取避孕措施,约有80%以上妇女在婚后一年内会受孕。

从医学和社会学观点看来,女性最佳结婚年龄为23–25岁,男性为25–27岁,最佳生育年龄一般都认为女性为25–29岁,男性为25–35 岁。如过早生育,女方生殖器官和骨盆往往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妊娠、分娩的额外负担对母婴健康均为不利,也会增加难产的机会,甚至造成一些并发症或后遗症。

而且,过早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会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安排。但也应避免过晚生育,一般女性不要超过30岁,因为年龄过大,妊娠、分娩中发生并发症 (如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的机会增多,难产率也会增高。尤其在35岁以后,卵巢功能逐渐趋向衰退,卵子中染色体畸变的机会增多,容易造成流产、死胎或畸胎。

如能选择最佳年龄生育,这个时期是生殖力最为旺盛的阶段,精于和卵子的质量较好,计划受孕容易成功,难产的机会也少,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2)受孕季节的选择很多学者建议选择夏末秋初受孕,第二年春末夏初分娩较为理想。因为夏秋受孕的妇女出生脊柱裂、无脑儿畸形的机会明显低于冬春季受孕者。

而且,早孕反应阶段正值秋季,已避开盛夏对食欲的影响,秋季蔬菜、瓜果供应齐全,容易调节食欲、增加营养。

当进入易感风疹、流感等疾病的冬季时,妊娠已达中期,对胎儿器官发育的影响已减少,足月分娩时正是气候宜人的春末夏初,有利于新生儿适应外界环境,从而能良好地生长发育。但在实际生活中,还应从男女双方健康情况、工作与学习负担等因素全盘考虑。

2、健康条件的准备:父母的健康是优化下一代身体素质的基础。计划受孕最好在男女双方都处于体质健壮、精神饱满的条件下进行。在患病期间应尽量避免受孕。

新婚阶段,由于男女双方体力上都比较疲乏,接触烟酒机会较多,如婚后随即受孕,常会影响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一般认为最好延缓到婚后3―6 个月受孕比较适当。因为经过几个月的婚后生活,新婚阶段的体力疲劳已经恢复,工作和家务也应安排就绪,性生活也有了规律,夫妻双方在各方面也能互相适应, 在此时,健康状态良好,就可以考虑计划受孕。

此外.在受孕前的准备阶段,应注意加强营养,做好劳逸安排,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妊娠的发展。

3.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外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刺激往往会影响妊娠的进展、胎儿的发育,甚至会降低精子、卵子的质量。所以,在计划受孕前,应尽力排除以下几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创造一种良好的受孕氛围。

(1)烟酒危害:烟酒对生殖细胞和胚胎发育的不良影响已被广泛公认。所以,在婚前卫生指导中应强调在计划受孕前夫妻双方都应避免接触烟酒。

(2)环境:在工作或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某些理化因素会影响受孕的质量,如高温、放射线、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及铅、汞、镉、砷等金属,苯、 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氯化烯、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和某些农药等对妊娠的发展和胎儿的发育都有害。应当在受孕前尽可能避免接触。

(3)生物因素:迄今已知有多种病毒能通过胎盘危害胎儿,可引起死胎、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或畸形。明确有致畸作用的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

还有,如孕妇患有弓形虫病,可造成流产、畸形或婴儿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此病终末宿主为猫,故在受孕前即应停止接触猫、狗及其他家畜,不吃未煮熟的鱼、肉,接触生肉后要洗净双手和用具。

(4)药物致畸:由于治疗疾病或避孕等需要,正在应用某些可能有害于受孕的药物,或虽已停用但其作用尚未消失之前,均应避免受孕。

(5)社会心理影响:工作学习上的紧张、经济上的拮据、家务安排上的困难,尤其是夫妻感情的矛盾、对生育意愿的分歧等社会心理因素都会影响计划受孕的质量。

总之,理想的计划受孕,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融洽的夫妻感情、和谐的两性关系、安全舒适的周围环境以及宽松稳定的经济条件。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神经管畸形儿的出生,除了和遗传因 素和环境不良因素刺激(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有关外,叶酸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从孕前1个月起至早孕8个月内连续每天规则口服叶酸0?4mg, 可预防神经管畸形儿的出生,其有效预防率可达78%,同时还应在孕前开始就注意改进膳食,增加叶酸的摄入量。如在计划受孕前按照以上方法补充叶酸,是一项 简便易行、花费不多的优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