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附睾炎
急性附睾炎多由泌尿系、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沿输精管蔓延到附睾所致,血运感染较少见。经尿道器械操作、频繁导尿、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尿管等均易引起附睾炎。
幸孕草提示: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睾炎。
在临床下列几种情况容易发生急性附睾炎:
1、尿道长期留置尿管和尿道内器械检查可诱发前列腺感染,继而出现急性附睾炎;
2、前列腺切除术后,尤其是经尿道方式的前列腺切除,由于射精管开口在前列腺窝,排尿时尿道压力可将尿液逆流进射精管,前列腺切除术后8~12周内,尿流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细菌;
3、部分病人诉急性附睾炎前有阴囊损伤史,但阴囊外伤病人并不都发生急性附睾炎。
致病菌多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此外,细菌侵入附睾也可经淋巴管或经血行感染引起附睾炎,但少见。附睾炎可发生在一侧或双侧,以一侧多见。急性附睾炎常先从附睾尾部发生,附睾管上皮水肿、脱屑、管腔内出现脓性分泌物,然后经间质浸润至附睾体部和头部,并可形成微小脓肿。晚期瘢痕组织形成附睾管腔闭塞,故双侧附睾炎常造成不育。
急性附睾炎起病急,患阴囊坠胀不适、疼痛明显,可放散至同侧腹股沟区及下腹部,影响活动,并常伴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40度。查体患侧附睾成倍肿大,触痛明显。若蔓延到睾丸,则睾丸与附睾界限不清,称附睾睾丸炎。炎症较重时,阴囊皮肤红肿,同侧精索增粗,有触痛。
急性附睾炎治疗
1、抗感染治疗:由于急性附睾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性而不是尿液反流,所以一般需要抗感染治疗。非特异性附睾炎的致病菌常是由肠道细菌和绿脓杆菌等引起,故选用抗生素应选用征对此类菌种有效的药物。在疾病的急性期,患者局部红肿明显,全身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应选用有效抗生素足量、静脉注射,直至体温正常后改用口服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在急性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和体力劳动,以防感染加重。应用人工托将阴囊托高以减轻疼痛,如疼痛严重,可服用止痛药物,必要时可行精索封闭,即在睾丸上端处精索处注射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20m1。在疾病早期,可行阴囊局部冰敷,可防止或减轻阴囊肿胀,后期用热敷、有关的物理治疗措施如超短波并音频电治疗等,可2.外科治疗仅少数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少数病例在急性期后1个月发生脓肿,需手术切开排脓或行附睾睾丸切除术。有些患者可发展为睾丸梗死而需行睾丸切除术。另外,有人主张对不能控制的急性附睾炎进行手术探查,如没有累及睾丸可仅做病变附睾切除。
幸孕草提示:急性附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多年来,祖国医学对急性附睾炎的治疗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各地有不同的方剂和药膏,报道疗效均不错。多数主张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的有方剂如龙胆泻肝汤、构橘汤等,外敷药主要是金黄散。
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临床上较多见。部分病人为急性附睾炎未得到有效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转为慢性。大多数病人无急性发作史而常有慢性前列腺炎。其病变多限局在附睾尾部,有炎性结节;也可由纤维性增生使整个附睾硬化;组织切片上可以看到疤痕形成及附睾管闭塞,而在输精管、前列腺及精囊可有慢性炎症改变。
慢性附睾炎病人症状较轻,可有阴囊坠胀感,疼痛可放散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内侧;患侧附睾轻度肿大、变硬,有硬结,局部压痛不明显;同侧输精管可增粗,偶有急性发作史。如果是双侧慢性附睾炎,可以出现少精引起不育。
常见的慢性附睾炎治疗方法如下:
1、托起阴囊,局部热敷以促进炎症消退。
2、行毛皮下环PGA方案行封闭,隔日一次,共7次。
3、反复发作者可行同侧输精管结扎或附睾切除。
4、对于附睾炎迁延不愈者可中药治疗。
5、对于慢性顽固性附睾炎引发的精路梗阻引起的无精子可行附睾成型(形成精液池与输精管吻合术)。
附睾炎究竟使了什么手段,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侵害了精子?
第一招:切断精子的给养
附睾由十多条睾丸输出小管在睾丸的后上部汇集而成,然后向后下方蟠曲至睾丸下极。它是一条细长的小管道,对精子具有至关重要的“养育之恩”,是精子名副其实的“养母”。精子在“生母”睾丸腹中(精曲小管内)生成后,生命力还不如新生儿,不仅不能跑,连动都不能动,只能躺在睾丸产生的睾丸液中随波逐流,来到“养母”附睾的怀抱。经过附睾两周左右的精心培育,精子才完全发育成熟,浑身充满运动能力、识别爱侣卵子透明带的能力及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的能力。精子在踏上求爱之路以前,主要还是待在附睾尾部舒适的安乐窝里养精蓄锐。
如果附睾不幸感染了致病微生物,发生炎症,令管腔充血水肿,其养育精子的能力自然降低,甚至处于怠工状态。附睾分泌的各种营养精子的物质均会明显减少,使精子应在附睾获得的各种能力明显减弱,最终导致排出精液中不能活动的精子或死精子比率明显增高。即使是能活动的精子,其活动能力也减弱,从而引发弱精子症或死精子症。
第二招:降低精子的活动能力
附睾被病原体感染后,有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可直接对附睾管中的精子造成损害,抑制精子的活动度或使精子发生凝集,以降低其活动能力;有的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则吸附于精子表面,使其活动力降低甚至丧失。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也会毒杀生性脆弱的精子,使其死亡率大大增加。同时,白细胞、巨噬细胞等机体卫士在消灭病原体时,也可能不分好歹,误伤或误杀精子。炎症反应产生的大量代谢产物,也会毒害精子,或改变精子的生存环境,使精子活动力下降、死精子增多,造成畸形精子率上升、精子数量减少等。
第三招:堵截精子的行走通道
附睾炎如果是由淋球菌、结核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不仅会发生炎症反应而损害精子,而且极易引起附睾管腔的缩小或堵塞,导致近附睾端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输精管梗阻。这是一种难以逆转的附睾炎后遗症,精子被堵截在附睾管内出不去,只能慢慢困死或任由宰杀,从而造成梗阻性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
第四招:画地为牢困住精子
附睾炎还是导致男子体内形成抗精子抗体的重要原因。当附睾发生炎症时,身体的自卫系统就会立即行动,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物质进入发炎的附睾管内,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对抗病原体的抗体,而这种抗体也能与精子表面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同时,免疫细胞对机体自身组织的识别能力明显下降,直接与精子表面或精浆中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形成抗精子抗体。
抗精子抗体形成后,混在精液中,紧追精子不放,或将精子团团围住,或干脆牢牢吸附在精子表面,使精子无处躲藏。这样一来,精子的活动能力显着下降,或数个、数十个地凝集成团,影响精子的前向运动。同时,抗体也可进入血液循环,对生殖器官的功能产生更大范围的不良影响。若抗精子抗体发生的免疫反应作用于睾丸组织,则能形成特殊的破坏作用,使睾丸的生精功能发生异常,出现生精障碍性无精子症。
由此可见,附睾炎对精子的损害是严重的、多方面的。处于性活跃期的病人,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多个性伴侣的病人,引起附睾发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或附睾炎继发于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少年儿童和年龄较大的病人,多由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尿道常见病原体引起。另外,全身其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也可经血液循环传入附睾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