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对孕妇和孩子的健康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在生活中,早产的问题时常发生,为此,很多的孕妈妈都在担心自己会出现早产的问题,那么大家了解早产吗?知道早产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如果还不清楚,不如一起看完下面的文章。
怀孕多少周生产算是早产?
早产是指怀孕满20周,但未满37周之生产,其发生率约佔所有怀孕的5~10%,但却佔所有新生儿死亡的80%。一般早产儿出生时的怀孕週数越大越好,存活率较高。早产儿出生时的怀孕週数如果在28週以前,体重一千公克以下就很危险且有较多的合併症。
基金会统计,1997年到2010年,极轻体重早产儿死因前三位分别是呼吸衰竭、肺出血及败血症,不过早产儿存活率从75%上升到87%。除了死亡对早产儿的威胁外,其他伴随而来的各种早产的合併症如脑神经系统、眼部的视网膜、肺部呼吸及肠胃道吸收等疾病,常使得整个家庭疲于奔命穷于应付,造成家庭成员身心及社会经济上的一项沉重负担。所以认识并了解早产及建立正确观念,才能避免早产的发生。
应该如何避免早产?
在尚未怀孕前,许多行为模式与生活型态都是可能引起早产的因子,如:
一、抽菸、酗酒、使用成瘾性药物。
二、个人卫生习惯不佳,造成泌尿道或生殖系统经常发生感染。
三、工作负荷及压力过大。
四、营养不良,体重低于45公斤。
五、怀孕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
六、社会经济或教育程度较低者。
七、两胎怀孕间隔小于一年。
八、曾接受过人工流产或子宫颈锥状手术者。
九、曾有早产经验者。
这些生活与行为的因素,大多可以在怀孕前就尽量予以改善或避免,进而预防并减低早产的发生。
怀孕时,容易引起早产的危险因子如下:
一、多胞胎妊娠。
二、羊水过多或过少。
三、子宫颈闭锁不全。
四、怀孕中曾接受腹部手术。
五、怀孕12週后的阴道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
六、高血压:妊娠毒血症。
七、子宫结构异常:双子宫、双角子宫。
八、早期破水。
九、急性疾病感染及发烧。
十、胎儿有先天疾病或受感染。
早产预防:八大观察的征兆判断早产
准妈妈应提早认知本身可能具有的危险因子,并加以避免或积极治疗,将早产的发生率减至最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半的早产并不发生于高危险群,那么准妈妈们如何来避免早产的发生呢?除了定期产检外,平时应观察自己是否有早产徵兆或早发性子宫收缩的情形,例如:
一、早产阵痛:规则或一阵阵的肚子变硬,每小时有5~6次以上,即每10分钟有1次以上的子宫收缩。如不及时就医,子宫颈将会变薄、扩张而导致早产分娩。
二、如月经来时的腹痛及肿胀
三、持续之下背痠痛或腰痠感。
四、阴道分泌物增加或夹杂红色血丝。
五、腹部有下坠感或阴道有压迫感。
六、持续不断的腹泻及肠绞痛。
七、阴道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漾液体。
八、胎动次数较平常减少一半以上。
早产早知道:自我观察
准妈妈可以每天固定2~3次将手放在肚子上,看看肚子是否有收缩变硬并记录每小时收缩变硬次数与间隔时间。准妈妈应尽量避免久站、上夜班、过度疲累、情绪紧张及过大的压力,这些都是刺激子宫收缩的因子。如果有子宫收缩现象,不要太紧张,放鬆心情且卧床休息,大部分的宫缩都能获得改善。
当准妈妈怀孕37週前,有规律子宫收缩或破水且极有可能早产之情形;如果准妈妈尚未接受「阴道及肛门乙型链球菌筛检」,或准妈妈已经接受筛检且乙型链球菌培养报告呈阳性反应,可于安胎期间先给予准妈妈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乙型链球菌感染,减少新生儿「早发性乙型链球菌败血症」的发生率。
如果怀孕35週前担心早产儿肺部不成熟,可考虑给予准妈妈类固醇注射以促进胎儿肺部成熟,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