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骨盆疼痛是什么原因呢?妈妈们在生完孩子之后,心情还沉浸在喜悦之中,但是身体却出现了很多不适。有些妈妈会感到骨盆疼痛,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新妈妈又该如何应对产后的骨盆疼痛呢?
案例:
张小姐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后,全家都沉浸在幸福中,可生完孩子后的第四天,张小姐却感觉自己的骨盆疼痛厉害,尤以走路、久坐或睡觉翻身时为甚,而且活动时还可以听到骨盆耻骨联合处有异响。为了减少疼痛,张小姐只能乖乖地躺在床上不敢多动,经过5天的休息后,张小姐感觉疼痛似乎没有那么厉害了,但是双侧下肢活动还是很不灵活,下肢抬起来仍是比较困难,下地走路时只能小步小步地挪。家人觉得不妥,便把她送去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后发现张小姐骨盆耻骨联合处有1个半横指的凹陷,有压痛,X光片显示:耻骨联合分离3.5cm。原来,张小姐这骨盆疼痛都是耻骨联合分离惹出来的。经过手法复位+骨盆带固定后,张小姐终于慢慢摆脱骨盆疼痛的困扰了。
产后骨盆疼痛是怎么回事?
专家介绍,耻骨联合位于阴阜皮下,由两侧的耻骨关节面通过纤维软骨的形式连接而成,关节面覆以透明软骨,在纤维软骨板的上部有一个狭窄的矢状位关节腔,这就是耻骨联合腔,正常人的耻骨间隙为4-6mm,如果因外力而发生微小的错移,致使耻骨联合距离增宽或上下错动,就形成耻骨联合分离症。
女性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常见于孕产期,这是由于女性在怀孕的时候,尤其是在分娩前,随着胎头慢慢下降进入骨盆,卵巢会分泌出一种叫“松弛素”的物质,使得骶髂关节、耻骨联合软骨及韧带变得松弛,耻骨联合及两侧骶髂关节出现轻度分离,从而使得骨盆出现暂时性的扩大,以利于宝宝的顺利娩出。待分娩后,随着这种“松弛素”的分泌慢慢恢复正常,之前松弛的韧带也就慢慢恢复正常了。
胎儿过大生产难易形成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但是,如果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胎儿过大、产程过长、急产、难产、产时用力不当或姿势不正确等,都有可能会导致耻骨联合过度分离,或者由于产后腰部过于劳累、受寒等因素,引起耻骨联合韧带的损伤,致使骶髂关节发生细微错位,耻骨联合面在产后仍不能恢复到正常位置而形成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表现为耻骨联合上方有局限性明显固定压痛,在翻身、躯体活动时加剧,严重的可出现下肢抬举困难,甚至会出现行走困难,步态呈鸭步,部分人的疼痛还可放射至腰背部或腹股沟区,X光片显示耻骨联合间隙大于正常。这种因耻骨联合过度分离而导致的骨盆疼痛,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不容忽视。
预防产后盆骨疼痛四要点
避免耻骨联合症过度地分离,关键是做好预防。
1、孕妇孕期要科学合理地膳食,以免因营养过剩使得胎儿过大而加重耻骨联合的分离。
2、平时要注意适当的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张力,但要避免腰、臀部的大幅度运动及其他剧烈运动。
3、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积极配合助产士正确用力,避免用力过猛;对于一些巨大儿、产程长等可导致难产的因素,建议行剖腹产,以避免加重耻骨联合的分离。
4、妊娠期及产后出现骨盆疼痛时,也不必太过于紧张,但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卧床休息,床垫不适宜太过于柔软,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行走及久坐。
一般情况下,骨盆疼痛会逐渐的消失,但是如果产后的骨盆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那么新妈妈就要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