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表现具有多样性,不同原因引起的喘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包括起病的时间、发作的频度、喘息终止的时间和对治疗的反应。
◎毛细支气管炎
1.年龄多在1岁以内,尤其6个月左右的婴儿;
2.发病急,一般先有感冒症状,可有发热、咳嗽,烦躁不安并可诱发心衰,伴有精神不振、食欲低下、呕吐或腹泻。突出特点是发作性喘憋,尤以晨起活动时显着,入睡后多明显减轻或缓解;
3.两肺可听到对称性以呼气时为主的喘鸣音。
◎喘息性支气管炎
1.多发于1~4岁的婴幼儿,发病时喘息多为持续性,非突然发作和停止,晨起活动时喘息较明显,病程持续1周左右;
2.喘息较重,但宝宝精神大多较好,玩耍基本如常;
3.对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疗效不如支气管哮喘明显,喘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
4.预后较好,通常在3~4岁后逐渐停止发作,部分宝宝由毛细支气管炎衍变而来,10%~20%转变为哮喘。
◎婴幼儿哮喘
起病或急或缓,发病前往往有1~2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痒、喷嚏、流清涕,揉眼睛、揉鼻子等表现,并可有明显的咳嗽、喘息。年长儿起病往往较突然,常以一阵阵咳嗽为开始,继而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
Tips
婴幼儿喘息须要注意排除支气管异物吸入,以免延误治疗。表现为吸入异物的同时突然出现刺激性剧烈咳嗽,呼吸急速伴喘鸣,可伴随体位改变而加重或减轻,多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喘息性疾病怎么治?
婴幼儿哮喘是呼吸道慢性疾病,其治疗则应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发作期以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为主,缓解期则以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诱发因素和自我保健为原则。常用的药物有: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药,抗过敏药物、免疫调节剂、中药等。
Tips
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主要与该年龄支气管系统的解学特点有关,可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重者很快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哮喘在遗传史、过敏史、血清lgE及肺功能改变等方面均相似,约有30%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发展成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