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据透露,我国有2500多万人患有此病。
它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减弱劳动能力的一种疾病,而且难以得到根治。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哮喘患者的情况并不理想,高达27%的哮喘患者至少每周有一次影响睡眠,在2003年22%的成年患者因此误工,有49%的儿童患者耽误了学习。有33%的患者去年在医院接受了急诊,其中15%的患者因此住院治疗。这给他们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了烦恼,因此防治哮喘刻不容缓。
在暖冬的气候环境下,螨、霉菌、宠物等已经成为儿童哮喘高发的“诱因”。但由于家长对哮喘认识不足、或擅自用药停药、盲目地恐惧激素等,导致儿童哮喘复发频繁。在对待小儿哮喘方面,归结起来存在以下认识误区:
误区1:混淆“哮喘”和“感冒”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前两天冷空气来袭,小明受凉感冒了。由于儿子从小就有哮喘,最近妈妈格外忧虑,连忙又是咳嗽药水,又是用感冒药片喂儿子。“只要治好感冒,不要咳嗽,哮喘就不会发作了!”她认为。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其实,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有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与支气管哮喘的前驱症状类似,但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气污染等有关;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诱因之一。假如孩子有哮喘家族史,好比: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患有哮喘,并且孩子本人又有过敏史或反复呼吸道感染,那么他患上哮喘病的几率将高于正常人群。这时一旦他哮喘发作,必需经过正规治疗,才能治愈。
误区2:激素影响生长发育
有一些家长一直认为:治疗哮喘最好别用激素,不然容易产生副作用,好比:发胖、影响生长发育等。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据介绍,目前治疗哮喘一般采用止喘、抗炎、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而糖皮质激素类药是控制气道慢性炎症最重要的药物。尤其在哮喘的缓解期,更需坚持使用此类药物。目前多采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每日只需摄入100至200微克,且直接通过吸入进入气道。在气道局部发挥强大的抗炎症作用,而不作用于全身。经过20多年严格临床研究,激素使用完全不影响孩子最后的身高。至于一些局部的副作用,好比: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只要使用合理,吸药后立即漱口或使用喷雾器吸入,也可完全避免。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相反,若家长盲目听信传言,在孩子病情稍有好转,就自作主张随意减量或停止使用激素,不单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还会加深病情。
误区3:哮喘儿不可食用海鲜
自从得知女儿在奶奶家吃了顿油爆大虾后,凌女士每天忧心忡忡,生怕女儿的哮喘因此又复发了。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不寻找过敏原,只是一味地不让孩子吃鱼虾,非但起不到预防哮喘复发作用,反而会使孩子营养不良,导致体质下降,更易患病。专家介绍:对有过敏体质的哮喘儿童来说,首先应到医院积极查找引发孩子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好比:食物、动物皮毛、药物等。一旦明确患儿对某些食物或物品过敏,就要积极避免再次接触,以免加深过敏状态。而对于某些难以避免接触的过敏原,好比:尘螨等,则可接受系统性脱敏治疗,让孩子们不再“怕”它们。
误区4:患儿不“喘”可停药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很多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就医。而一旦病情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会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喘”就是好了,就不必再吃药了。结果,气道的慢性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稍有风吹草动,又会诱发哮喘。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其实,在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孩子病情稳定,家长也要带孩子上医院随访。此时,医生会按照病情,重新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大多数的哮喘患儿在症状出现以前,会有某些征兆。好比:咳嗽、连续打喷嚏、头痛、不明原因的胸闷等。此外某些便携式的肺功能仪,也能帮忙家长判断孩子的健康状况。若此时孩子的肺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表示患儿有哮喘发作的可能。遇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预防用药,避免哮喘急性发作,减少孩子痛苦。
误区5:哮喘儿应少动为宜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才一年级的盈盈是个文静的女孩。既不上体育课,也不参与同学间的游戏活动。本来在她进学校的第一天,妈妈就叮嘱她,绝对不要参加运动,不然哮喘会复发。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其实,室外运动可促使肺功能发育,增强肺活量和呼吸道防御能力,有许多好处。相反,不“敢”动的孩子体质反而会变弱,病情加深。对于过敏性哮喘患儿,运动前可先预防性用药,即可有效预防哮喘发作。此外,运动前的热身,能使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个逐步适应过程,也可减少哮喘发作。
治小儿哮喘的偏方,哮喘只要正规科学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只要能控制住病情,尽量使其不复发或少复发,一样可以带病延年,快乐享受生活。患者朋友要注意日常护理,谨慎、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