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需要做听力检测

产后,医院会根据安排给新生儿做一些体检,其中包括听力检测。如果发现新生儿存在耳疾病,最好能及时确诊并治疗。

专家认为,先天性耳聋或在新生期丧失听力的患儿,应在16~24个月内接受治疗,否则就会影响其早 期语言及学习能力的形成,一旦就此错过幼年学语期,孩子很有可能成为终身聋哑的残疾人。因此,从孩子新生期开始,家长就应该通过他的日常行为,检测孩子的 听力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听力障碍,就要及早配备助听设备、进行科学语言训练,并利用残余听力和看口形练发音的方法训练其语言能力,以达到聋而不 哑,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研究表明,初生的婴儿已具有感觉外界声波的能力,但由于耳朵的鼓室内没有空气,听力会比较低下。出生3~7天后,婴儿听觉就会变得相当敏锐,如 果此时有人在其耳边呼喊或发出其他响动,会引起婴儿睁眼、闭眼、惊吓、呼吸加快或减慢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带过婴儿的人也会有这样的经验:突然听到声音时, 婴儿的上肢会外展并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曲屈呈拥抱反射。这些现象,都可作为新生儿听力检测的参考指标。

孩子3个月后,以上反应会逐渐消退,家长可通过孩子的条件反射来检测听力。如每次喂奶前给孩子放音乐,经1个月左右,听力正常的孩子听到音乐声 便会有吸吮动作。很多家长给孩子把尿时,嘴里会不时发出“唏唏”的声音,一段时间后,只要大人一发出这种声音,孩子就自然会排尿。如果这些条件反射不能形 成,家长就要警惕孩子的听力是否存在问题了。4个月左右的孩子,听力与视力的反射已经建立,听力正常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听到声音时,常常会转动头部寻找声音 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到8个月左右,如果孩子的听力正常,就可以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了,如问“妈妈在哪”时会把目光转向妈妈。

先天性耳聋的婴儿一般不如正常婴儿活泼,不会咿呀学语,只习惯用眼睛观察家长的嘴唇、手势、面部表情来了解他们的意图,如果孩子有以上特征,或 是在满月时对较大的声音没有反应,半岁左右对手摇玩具发出的声音反应淡漠,8个月后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还无动于衷,就可能是听力有障碍。全聋的孩子对声 音没有任何反应,有残余听力的孩子有一定的反应,但反应很慢且不持久,家长可以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听力测试,再带孩子到医院确诊。

温馨提示:生活当中,很多小细节都能看出宝宝的一些疾病,妈妈需要注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