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早产儿更是如此。专家表示:家长在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倘若患感染性疾病更尽可能与新生儿隔离,减少小宝宝被感染的可能性。
专家说,不管是早产儿还足月儿,家人都应多与婴儿说话,抚摸、摇、抱婴儿均有益于早期的情感交流。抚触给小宝宝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大脑形成一种反射,增进了小宝宝的智力发育,且可减少哭闹,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增强小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除此以外,早产儿在保暖和喂养方面都有诸多特别讲究。
早产儿皮肤易感染 不可因冷不洗澡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部分家长害怕小宝宝感冒而不敢洗澡。古方专家说,早产儿皮肤发育不成熟易有皮肤感染,不可忽视洗澡清洁的必要。建议,早产儿跟新生儿一样,要一天洗一次澡,条件较差隔天洗一次澡也行。仅仅用热水擦身还起不到彻底清洁的作用,是没有洗澡条件情况下的不得已选择。
专家提醒:洗澡前不宜喂食小宝宝,让室温在25℃左右,水温控制在40℃左右,可用手腕内侧测试水温,以不烫为宜。洗澡后用酒精消毒脐部,再用棉签擦干,免得造成感染。
出生“不合格” 喂养须高频率少分量
专家说,早产儿的吸吮力弱,吞咽功能也差,胃容量小易造成呛奶而窒息,加上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也较差。因而,早产儿出院回家之后,科学喂养非常重要。
对早产儿的喂养,原则上是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每次哺乳量愈少,喂奶间隔时间也愈短。除此以外,还要根据吃奶后小宝宝有无腹胀、呕吐及体重增长情况(理想的天天增长为10~15克)增加或减少喂养的频率。
早产儿更建议采取母乳喂养,而早产母亲的乳汁对早产儿更为有益。除非母亲患有特殊疾病,否则一般建议母乳喂养优先。研究发现,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须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可以使早产儿在较短期恢复到出生体重。
专家提醒:对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可由母亲挤出乳汁,改为管饲喂养或者暂时采用人工喂养。在喂奶时,家长的喂奶速度要慢,避免小宝宝吃得太急而引起呛奶,喂奶后勤拍背,预防呛奶。
早产儿更不经冷 保暖意识要增强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表皮角化层差易散热,且棕色脂肪少产热能力差,古方专家建议:早产儿出院后,家人应该注意保持孩子的体温及室内的温度适宜。
专家提醒:睡觉时家长可以给小宝宝添加暖和的连衣裤,尽可能不在被子上再加被子。被子的下端最好压叠在床垫下并只盖到小宝宝的胸口,以避免小宝宝将脸埋入柔软的枕头、被子、垫被,盖住自己的鼻和嘴,造成窒息。
早产儿免疫力差 室内通风防病菌
部分家长因怕小宝宝着凉,冬季总紧闭门窗,造成室内新鲜空气不足。古方专家说:家中应定期通风,有益于早产小宝宝“追赶性”生长,同时也能减少其感染的机会。
专家特别提醒:早产儿居室的温度与湿度应随气候变化调节。有条件的家庭可利用空调、加湿器、抽湿机等工具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无条件者可用热水袋(应该注意避免烫伤)保暖,避免室内温度过低,使孩子体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