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你的宝宝更好的喜欢吃“药”呢?如何才能让你把药更容易的喂进去呢?下面看看小编的“锦囊妙计”吧!
不建议给3 岁以下的宝宝服用片剂或胶囊
因为宝宝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片剂或胶囊容易呛入气道,造成宝宝窒息。宝宝应该优先选择儿童专用剂型的药品。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药品市场上儿童剂型缺乏,导致很多时候,不得不拿成人的片剂和胶囊减量后给宝宝服用。
片剂减量方法
医生给宝宝开成人的片剂时,往往要求给宝宝减量服用。如果单纯用刀切1/2 或1/4 片,难免切偏了,不容易准确。建议把片剂整体研成粉末,然后等量均分粉末,遵医嘱用量给宝宝服用。
成人的片剂研碎后一般口味都不好,建议混在辅食里给宝宝服用,要求必须饭前服用的药除外。因此拿到药后,首先要和医生或药剂师确认药物和食物是否可以同时服用。
硬胶囊怎么喂?
如果是硬胶囊,需要打开胶囊,将里面的药粉等量均分后给宝宝服用。有些胶囊打开后不能研磨和溶解,需要直接喂给宝宝,比如抑制胃酸的洛赛克,因为它做成的是肠溶小颗粒,研碎后就不能达到肠溶的效果;有些胶囊打开后要研磨一下,比如治疗流感的达菲胶囊。要通过研磨让药物和辅料分离,然后溶在水里给宝宝吃。因此拿到药后要和药剂师确认胶囊类型,以选择正确的喂药方式。
软胶囊怎么喂?
宝宝常服的还有种软胶囊,比如维生素D 滴剂。这类药需要先用热水软化胶囊尖,泡软后剪掉胶囊尖,将里面的内容物挤进一个小勺里,再喂到宝宝嘴里。不要直接拿着胶囊向宝宝嘴里挤药,以免胶囊壳不慎掉进嘴里,引起窒息。
糖浆最好用滴管或针管喂
宝宝的药很多是糖浆剂型,由于加入了甜味剂和矫味剂,宝宝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给宝宝喂糖浆前,要先摇摇药瓶,混匀药物。喂药时建议使用滴管或没有针头的针管,可以保证给药剂量准确。用管压住宝宝的舌头,从舌根处往嘴里慢慢推入药物,因为舌根处的味觉不敏感,可以有效防止宝宝吐药。喂完糖浆,需要再喂宝宝几管水,以防糖浆在口腔残留对牙齿造成损伤。
肛门栓剂使用5 注意
当口服药物宝宝不接受时,可以考虑选择肛门栓剂。使用肛门栓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妈妈接触栓剂前要用皂液洗净双手。2. 轻轻除去外包装,不要把药物拿在手里太长时间,因为体温很容易让药物在体外溶化。3. 如果家里有润滑剂(如儿童型开塞露),可以在宝宝肛门周围涂一圈,以便插入栓剂。4. 让宝宝侧躺,将栓剂轻轻插入肛门。5. 插入后保持侧躺的姿势1-2 分钟,防止栓剂滑出肛门。
眼药水不要滴在黑眼球上
掌握正确的滴眼药水的方法:1. 滴眼药水之前,妈妈要用皂液洗净双手;2. 核对药品确保药品无误;3. 让宝宝采取舒适的坐位或者仰卧位;4. 妈妈旋开眼药水瓶盖,确保滴眼药的滴嘴不接触任何物体表面(包括宝宝的眼睛),以防止将杂菌带入眼睛;5. 用手指轻轻扒开宝宝的下眼皮,将一滴药液滴入下眼皮和眼球之间的结膜囊内,不要滴在黑眼珠上,结膜囊的容积有限,滴一滴眼药水就足够;6. 眼药水滴入后用手指压住内眼角2 分钟左右,以防止药液顺着鼻泪管流入鼻腔,之后用干净纸巾擦掉流出的多余药液;7. 通常眼药开封后只能保存一个月,开封时在药瓶上注明日期,一个月后要丢弃。
这些药,怕烫哦!
有些药物成分遇热会发生改变,影响药效。妈妈要了解常见的儿童药物中,哪些药物是不能用开水冲泡或稀释的。
维生素C 泡腾片。维生素C 不稳定,遇热后容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止咳糖浆类。糖浆或浸膏需要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快速缓解咳嗽症状。如果用水,特别是热水冲服,会降低糖浆的黏稠度,导致无法形成保护膜,从而影响疗效。而且中药剂型的咳嗽糖浆中,往往含有薄荷成分,以起到清凉的作用,如果用热水冲服,会影响薄荷的清凉效果。
活疫苗。宝宝服用的脊髓灰质炎糖丸和轮状病毒糖丸都属于活疫苗。如果用超过40℃的水送服,会导致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的作用。
含活性菌类。宝宝常服的妈咪爱、培菲康等含有活性菌的药物,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从而降低药效,是不适合用热水冲服的。
抗生素类。为避免降低药效,给宝宝吃抗生素类药品时,建议用凉水或温水冲服。
饭前吃
思密达是治疗腹泻的药物,需要在宝宝空腹时单独服用。因为其成分为蒙脱石粉,是一种矿物质粉,在肠道中可以吸附病毒和细菌,在排泄时将病菌带出体外。如果在饭后服用或和其他药物同服,会将食物和药物吸附后,带出体外。因此宝宝服用蒙脱石粉前后一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其他食物。
饭后吃
对肠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比如强的松,最好选择在饭后给宝宝服用。胃里有食物可以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脂溶性的药物。比如宝宝常服的维生素D 滴剂就适合在饭后给宝宝服用。吃饭时摄入的油脂能帮助药物的吸收。益生菌类药物。肠胃中的食物能够提供给益生菌足够的营养,以便让益生菌发挥更好的作用。
警惕药物成分叠加
两种甚至以上含有同种药物成分的药品同时服用,就可能因为药物成分叠加而导致某种成分服用过量,对宝宝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妈妈在给宝宝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时,请务必关注药品说明书,看是否几种药品中含有相同的药物成分。
复方感冒药不建议给6 岁以下宝宝服用
复方感冒药通常有比较复杂的药物成分,其中很可能含有具有退烧作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如果在宝宝服用复方感冒药的基础上,再服用退烧药,就很难掌握退烧药的给药量,容易导致退烧药服用过量。
维生素补充切忌过量
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一旦补充过量也会对宝宝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宝宝在服用添加了多种维生素的配方奶,或是服用复合维生素补充剂的同时,再补充维生素AD滴剂,就可能导致维生素A 摄入过量。
许多药都可以混入食物里喂宝宝
对于哪些药可以混入食物中喂宝宝,妈妈可以在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除非药品说明书里有特殊说明,否则可以加入宝宝爱吃的东西里喂宝宝服用。
对于药粉之类的难吃的药,可以混入食物里,以遮掩难闻气味。
一些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在饭后或掺在食物里喂宝宝还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很多益生菌是建议掺在奶里给宝宝服用的。
维生素D 滴剂也适合加入奶中喂宝宝,因为奶中含有的油脂能够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将药混入牛奶、酸奶、粥等食物中喂宝宝是比较理想的。混入果汁和糖水中不被推荐。
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在将药物混入食物中时,一定要混入少量食物中,保证宝宝一次能够吃完。如果将药混入一大碗粥,或一大瓶奶里,宝宝一顿吃不完,药量就无法保证了。
宝宝服铁剂后不要马上喝奶
因为奶中含有的钙和高磷酸盐,会与铁剂结合而生成沉淀, 影响补铁效果,因此宝宝服铁剂后应至少间隔一小时再喝奶。
服铁剂后可适量补充果汁
维生素C 可以促进铁吸收,因此宝宝在补充铁剂后,可以适量喝些果汁,或吃些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水果。
宝宝吐药后需要补喂吗?
如果宝宝吃完药很快就吐了,是需要补喂的,因为短时间内药物是无法吸收的,不能发挥药效。如果宝宝服药已经超过一小时,此时即使呕吐,也不需要补喂,因为药物应该已经被吸收了。因此,妈妈可以以“一小时”为标准。一小时内吐药,要原量补喂,一小时以后吐,则不需要补喂了。
宝宝退烧药优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宝宝常用的退烧药通常为两种,一种是布洛芬成分,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从药品分类来说,对乙酰氨基酚的第一适应症是退烧,而布洛芬却属于消炎止疼类药物,第二适应症才是退烧。而且布洛芬对肠胃刺激较大,不适合空腹服用。布洛芬经由肾脏排泄,宝宝身体脱水时也要避免服用,以免对肾脏造成损伤。有过敏问题的宝宝也不适合服用布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