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语迟”没依据 孩子说话晚易患多动症

有些孩子说话比较晚,老一辈人常说“贵人语迟”,认为孩子说话晚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学说话呢?孩子说话晚又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说话晚”的问题!

“贵人语迟” 没依据

“贵人语迟”出自论语的“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它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谋略的人不善言谈却心中有数、行动迅猛,又称‘贵人不出语’,但在民间演变到后来,就衍生出小孩说话晚,可能是‘贵人’的意思了。

对此,专家表示,孩子天生是右脑思维非常强势的人,而语言是属于左脑,所以右脑发达的人可能说话会相应晚一点,但这种差别不是太大,一般男孩语言中枢成熟相对较晚。

另外,说话晚的孩子很可能是因个体差异等原因所致,其智商其实与说话早的孩子没有多大差别。但由此推断出其会更聪明或更命好,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只是大人的美好寄愿。

宝宝说话晚 易患多动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发育与心理病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蹒跚学步的孩子学说话慢,日后更容易发生多动症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行为问题。如果三岁半时孩子语言能力还很差,父母就应该寻求帮助。

新研究中,印第安纳大学研究员对120名2岁半的婴幼儿展开了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分别在3岁和3岁半时测试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口语词汇和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

结果显示,儿童早期语言技能差会限制自我行为控制能力,进而导致多动症及其他注意力缺失和多动问题。也就是说,语言能力较差的孩子在行为自我调节能力方面也更差,所以行为问题会更多。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宝宝出现说话晚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所谓“贵人语迟”,应该说,两者之间毫无关联。但是,宝宝的语言能力对于行为的自我调节却是有重大影响的。。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性的,如果孩子出现了说话晚的情况,也不必过于担心,当然这也不是好现象,我们做家长的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