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消化不良关键在于“养”脾

宝宝各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出现消化不良也是常有的事,在中医看来,宝宝消化不良关键在与养脾,脾通过养脾来逐步恢复宝宝的消化功能,从而逐步恢复宝宝的消化功能。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下文的讲解吧。

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一生生长发育最快的两个阶段,尤其是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左右的时间,一年之内身高能够增长25cm。相应的,婴儿也特别需要充足的营养。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反而会影响儿童对营养成分的摄取,再加之儿童自身由于胃及肠道内黏膜柔嫩,消化功能较弱,对饮食也有一些特殊要求,此时的喂养也需格外留意。

婴幼儿期生长发育快,消化功能弱

众所周知,小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之一,身高的增长或许是这一时期生理发育最直观的表现,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生后的前几年生长发育速度都比较快,第一年身高能够增长25厘米,相对应的是,快速的生长发育对营养也有较高的需求。

另外一个方面的事实是,由于儿童的消化器官发育并未完善,胃及肠道内黏膜比较柔嫩,消化液分泌不足等,儿童的消化功能还相对较弱,这也是儿童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重要原因,很多对成人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却有可能是儿童无法适应的,这也需要家长格外注意。另外,如果在喂养过程中未充分注意摄入食物的种类及质量等,反而容易引起儿童肚子胀、大便较稀、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现象。

总的来说,儿童时期特殊的生理状况与对营养及饮食的高要求之间其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长时期喂养不当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并影响脾胃功能,如何让儿童既有食欲同时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是不少家长遇到的共同难题。

中医认为脾受损易致消化不良

中医的观点也证明了这一点,祖国医学认为,脾乃后天之本、小儿之本,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即脾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体摄入的食物在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通过脾的运输和散精功能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脾出现问题,人们便容易表现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另外,小儿溢奶、腹胀、口臭、拒食及夜卧不宁等也可能与其脾胃功能不良有关。

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家长们千万不要急于用药物治疗,可以先通过饮食来调理宝宝的脾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