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是他也想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会手舞足蹈,发出各种肢体语言向我们传达自己的心思。这就要求爸妈们要读懂孩子的肢体语言,这样才能理解孩子想要做什么,更好的照顾小宝宝。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说说各种肢体语言的含义。
0-3个月宝宝
实际上宝宝从他们一出生,肢体语言就已经开始了!当你抚摸宝宝的脸颊或伸开他们手臂或脚的时候,他会扭头。如果你将手指放到宝宝的手掌时,他会尝试紧紧地抓住你的手指。
这些是宝宝们天生具有的一些反射动作,慢慢这些小动作在几个月内就会转为有意识的动作。有时候你会看到宝宝用微笑来回报我们为他的付出哦。
4-8个月宝宝
此时,宝宝的肢体语言日渐丰富起来。沟通意识也强烈了很多,比如他们可能会用不同的哭声与我们交涉需要。此时他们开始能够协调他们的动作和想法,你观察一下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举起双手期望我们的拥抱,或者他们用踢打的方式表明对某些东西或者状态不感兴趣了。
9-12个月大宝宝
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同时也要实时地对宝宝进行肢体语言教育。9个月大的宝宝已经有一些自己基础的肢体语言,但是随着对所见世界的模仿,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意识和思维,所以此时可以多带宝宝去感知世界,比如去游乐园,公园,动物园。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天性,让他更多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此时宝宝的肢体语言几乎可以利用到全身各处,比如扭动身体,哭声,笑声,手指方向,眼神,表情动作等来表示自己的意思。如果他想邀请您参加他们的活动,他可能会把玩具扔到地上哦。作为家长您可不要误解了她的肢体语言,以为他要让你生气。如果看到陌生人跟他互动,他可能会把家长的手或者衣服牵的更紧,来表示害羞、害怕、喜欢等不同的情绪。
宝宝慢慢接近一周岁,小腿也会扑腾着不老实,通过这些表示他想去哪里,想去干什么,千万要读懂这些肢体语言,不要耽误了孩子的运动天赋哦。宝宝也开始发出一些独有的声音,“哼哼”“恩恩”“baba”等等。此时,家长就可以期待不久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了。
在宝宝开始会说话之前,肢体语言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搞清楚了宝宝的肢体语言,你就能给予宝宝更多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