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都很关注的,很多的家长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孩子胆小也是都知道的,家长也是都希望孩子胆子能大点的,那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哪些?

家长对孩子保护太多。

家长对孩子保护太多是让孩子胆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呵护备至,无论是在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

这种情况在城市里更加严重,家长会时常灌输给孩子过分的“安全意识”,比如“绝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外面太危险”,甚至有些家长用恐吓的语气来教育孩子,这些意识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才是安全的,其余地方都不安全。因此当孩子离开了家,便会出现害怕、退缩等表现。

孩子缺少安全感。

孩子从小跟父母接触、生活得时间较少,多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感。祖辈对孩子过度宠溺,照顾得太细,致使孩子缺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另外,家庭不和、经常变换养育人和生活环境也会让孩子缺失安全感,使其产生恐惧感,从而变得胆小。

家人喜欢吓唬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如哭闹或不好好吃饭时,家长就用孩子害怕的语言来吓唬他,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到外面”;还有的孩子不睡觉,大人就说会有魔鬼来抓他;有的孩子想玩泥,家长怕孩子弄脏衣服,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用这些恐吓孩子,从而使孩子变得胆小。

玩伴选择不当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孩子胆小,大多数家长根据“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励孩子与年龄大一些且胆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结果反而不妙。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接触中,他们变得更自卑、更拘束、更胆小。

养育人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家长性格内向,比较被动,不主动与人交往,孩子潜移默化会受到影响,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孩子从图书或影视剧中受到了影响。

孩子从图书、电视以及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件,如打雷、闪电等情景下,学会了害怕,孩子对于黑暗、突然的声响、有毛的动物都会产生恐惧,所以就会变得胆小,会对陌生环境有本能的排斥感。

如何对待胆小的孩子?

1、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

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允许孩子害怕,千万不能讥笑孩子是“胆小鬼”,而要千方百计地解除他的恐惧。晚上孩子可能是在黑暗中看到一些影子而感到恐惧,就应该对孩子说这是物品的影子,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是很自然的事。

2、有意识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有益的经验。

在平时要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3、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社交群体。

孩子生活的环境尽可能地开放,多与小朋友接触,多与家中的不同亲人接触,多与爸爸妈妈的同事打交道,帮助孩子扩大交往的范围,让孩子感到自己熟悉的人不只是爸爸妈妈等,还有很多人都是自己认识的。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亲子活动、上街买菜、参观爸妈的工作场所,让孩子多接触陌生环境,增加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适应能力。

4、给孩子可以表达的机会。

带孩子到陌生环境中,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流。到餐厅吃饭,请孩子去要餐巾纸,请孩子去找服务员要调料,到超市买东西,请孩子交款等,让孩子多一些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孩子自然就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同时也能增强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

5、家长做好榜样作用。

端正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孩子得到健康发展。父母自己不该无缘无故地什么都怕,什么都吃惊。不要遇到一点点事就大惊小怪。还应注重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影响。父亲多和孩子说笑玩耍,注重多与孩子谈论爸爸,让父亲的形象和行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要深入了解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有的孩子由于家长常常大声对他训斥,他一听到家长叫他就害怕;有的孩子在洗澡时被烫痛过,他就害怕洗澡等等。家长在孩子遇到一些他预料不到的事时,要对他讲明道理,讲清楚凡事都要当心一点,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上述就是对孩子胆小的原因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对于孩子的健康护理是一定不能忽视的,父母是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健康教育的,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