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婴儿又哭又闹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的孩子得到了爱、受到了良好的照料和喂养,可为什么总是又哭又闹呢?实质上,哭喊是婴儿与周围环境(包括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类进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学府及儿童发展学专业人员都正在寻求解决婴儿哭喊的办法。

由于饥饿、热、寒冷、噪音或明确的疾病所引起的婴儿哭闹是容易处理的。然而,由于过度疲倦或过度刺激所引起的哭闹就没有那么容易对付。如果上述需求得到满足后,婴儿还持续地哭闹,这就会使婴儿的双亲深感不安和沮丧。

1-婴儿的哭喊类型婴儿的年龄以及每天哭喊的次数有一定的模式。从出生到3个星期,婴儿睡眠多。他们哭喊的时间不长,比较容易解决。从3周到3个月,婴 儿开始更多地处于觉醒和活动状态,他们的哭闹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据观察,他们的哭喊、不安的行为可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可以解释的或“预料之中的哭闹”:哭闹有明显的原因,这些原因一解决,哭闹就平息了。例如给吃的、摇晃、拍一拍、洗澡或散步等方法通常都可以使婴儿平息和安静。有时候,婴儿哭喊是由于发生了具体的疾病,例如尿路感染,耳咽管充血水肿以及消化道不适等。

(2)不能解释的或“预料之外的哭闹”:其原因很难确定。婴儿每天都有达种哭闹,如果时间不长当属于正常行为。大约80%的健康婴儿有这种现象。除了那 些提示婴儿有需要的哭喊,父母发现婴儿在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每天(24小时中)还要哭上1~4小时。哭闹通常发生在傍晚,早晨很少发生,但也可在24小 时中的任何时间发生,被母亲理解为“烦人”。

(3)长时间的无法解释的哭闹:研究者估计,大约有1026~35%的健康婴儿在白天或夜里长时间的哭喊。这类发生在健康的、得到很好照料的婴儿中的哭喊是难以解决的,没有人知道这为什么发生,婴儿不会说给我们听,也没有一个适于所有婴儿的解决办法。

2.解决哭闹的措施

(1)避免饥饿:母乳喂养的 婴儿在他们接受了频繁的充分的哺喂时,通常也有几次哭闹,这不表明奶水供应不够。健康婴儿中发生的无法解释的哭喊一般不是因为喂养问题引起。但也不要孩子 一哭就喂奶止哭,中国医学《证治准绳 乳哺》认为:“小儿啼未定,气息不调,母不可以乳饮儿,盖恐乳不得下,停滞胸膈,则为呕吐也。”又说:“盛啼不可食 乳,恐气逆不顺,聚而为逆,亦能成惊风也。”

(2)给婴儿称重:借此评价他们的生长情况是最为可靠的判定是否饥饿的办法。如果孩子吃饱了之后还哭闹,那么这个孩子的哭喊就和母乳喂养元关。

(3)排除医学原因:在不能确定以上原因时,细致观察有无潜在的或隐性的疾病原因或其前驱征象。

(4)包裹婴儿时采用舒适的屈曲位。轻轻摇晃和拍拍婴儿,或抱着或背着婴儿轻声歌曲、悠闲信步。

(5)带孩子走路或做其他一些温和、有节奏的活动。

(6)播放音乐或其他有节奏的声音。

(7)如果母亲无法解决孩子哭闹的时候,就让孩子哭一会儿。吃饱了的婴儿在睡觉之前有时候也要哭上20~30分钟。

婴儿哭喊时,双亲要灵活使用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不要太溺爱自己的孩子,在他哭闹时总是把他抱起来,也不要任由他哭而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