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敲敲打打有名堂

家长们会发现,大部分婴儿到了一定时候都喜欢敲敲打打的,对此家长们大可放心,这对宝宝的发育是有益的。

宝宝快1岁时,大多数都喜欢拿东西当鼓敲。有的家长专门为孩子买了电动玩具,没想到孩子拿起来就往桌上敲,结果几下就敲打坏了。

家长们应该理解孩子,因为这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行为。12个月左右的孩子,想要了解各种各样的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的动作所能产生的结果,他的方式就是敲打不同的物体。孩子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不同的声响,而且用力强弱不同,产生音响的效果也不同。比如,用木块敲打桌子,会发出啪啪的声音;敲打铁锅则发出当当声;两手各拿一块木块对着敲,声音似乎更为奇妙。婴儿很快就学会选择敲打物,学会控制敲打的力量,随即发展了他自身动作的协调性。

所以,家长不必给这个年龄的孩子购买高档的玩具,只需找一些带把的勺子、玩具锤子、玩具小铁锅、纸盒之类的东西就足够了。

奶粉宝宝警惕“牛奶贫血症”

关键词:

摘要:为保持身材,初为人母的李女士不愿 母乳喂养 ,一直给 宝宝 喂奶粉。结果,孩子患上了“牛奶贫血症”,爱美的她这才悔不当初。 “牛奶贫血症”是指婴幼儿因为过量饮用牛奶,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带来了一定的铁,但4个月

为保持身材,初为人母的李女士不愿母乳喂养,一直给宝宝喂奶粉。结果,孩子患上了“牛奶贫血症”,爱美的她这才悔不当初。

“牛奶贫血症”是指婴幼儿因为过量饮用牛奶,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带来了一定的铁,但4个月至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铁基本用完了,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质。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6毫克铁,而每1000毫升牛奶中仅含有0.5~2.0毫克的铁,吸收率仅为10%。而且,牛奶中的钙、磷、钾含量很高,这些矿物质都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妨碍缺铁性贫血的纠正,甚至会加重缺铁性贫血。铜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而某些氧化酶能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率。牛奶中的铜含量较低,很难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这也是造成“牛奶贫血症”的原因之一。此外,牛奶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等抗贫血因子易遭损失。目前,婴幼儿饮用的牛奶几乎都经过高温煮沸,而叶酸和维生素B12经煮沸后,损失量可达50%以上。维生素B12只有在胃内黏蛋白作用下才能被顺利吸收。由于婴儿胃内缺少黏蛋白,故单纯用牛奶养,势必造成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导致细胞的核酸代谢障碍,从而发生婴幼儿巨幼细胞性贫血。因此,要避免宝宝患“牛奶贫血症”,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缺铁的问题。

首先,如果新生宝宝不能得到母乳喂养,应尽量提供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婴儿配方奶粉较之新鲜牛奶营养更接近母乳。

其次,宝宝选用鲜牛奶后,每次加热最好使用铁锅,不要让牛奶长时间沸腾,以免造成叶酸、维生素B12的抗贫血因子流失,从而间接导致孩子贫血。

第三,宝宝从4个月开始就应逐步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辅食。为补充铁的不足,还需特别添加鸡蛋黄、猪肝酱等含铁丰富的食品。稍大些的宝宝可添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品,如米粥、面条、豆腐、鱼泥、肉泥、猪肝、动物血和植物油等,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