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炎,热浪滚滚,酷热难耐,宝宝的机体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免疫力往往也会随之下降,此时不少传染病在高温的肆虐之下常常伺机“作案”,偷袭宝宝们的健康。
为了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个夏天,本刊特公布宝宝夏季常见传染病“通缉令”,力争全方位将宝宝夏日易感传染病一网打尽,同时提醒妈妈们只有多掌握一些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严加防范,方能全力狙击夏季传染病。
1号“通缉令”:手足口病
危险指数:★★★★★
◆发病原因: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EV71 型病毒和CoxA16 型病毒最为常见。
◆好发年龄:5 岁以下宝宝最易感。
◆主要症状
1. 病前1-2周一般有手足口病接触史,潜伏期大约2-7天。
2. 多数患儿起病比较突然,常常出现发热、恶心,头痛,以手、足、口腔、臀部等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
3. 宝宝发病的初期症状一般是发热,体温38-39℃,热程约为2-7天不等,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 口腔疱疹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及咽、舌和牙龈等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可引起患儿口腔和咽喉疼痛,影响孩子的食欲,较小的宝宝常常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水等。
5. 手和脚上的疱疹多出现在手掌、脚掌以及手指、脚趾间的皮肤上,有时肘部、整个下肢甚至到臀部周围都可出现。
6. 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疱。这些水疱疹的形态比水痘疱疹小,尤其要注意的是EV71 型病毒的疹子更小,需仔细观察才会注意到;水疱的壁很薄,大多不痒,也不会结痂。
7. 部分病例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一般地,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防护宝典
1. 预防该病应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15 个字口诀,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2. 妈妈应给家中宝宝的个人卫生用具、玩具、餐具、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定期全面进行清洗消毒。
3. 当发现宝宝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当宝宝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等公共场所,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2号“通缉令”:水痘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疹性疾病,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好发年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尤以学龄前儿童多见 。
◆主要症状
1.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病后终身免疫。
2. 病初1-2天可有发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多发生在头面部、躯干及眼,口、生殖器黏膜处,四肢远端较少,呈向心性分布。
3. 在病人的同一皮肤区域可同时见到红色小斑疹、丘疹、椭圆形水疱、结痂四种类型的皮疹,称为“四代同堂”,皮疹瘙痒感较重。
◆防护宝典
1. 倘若无合并症的水痘,那么仅需要对症治疗即可。
2. 勤换内衣,保持衣服,被褥清洁,用清水或消毒液洗浴,以减少继发感染。
3. 宝宝的手指甲应剪短,并戴连指手套,以防抓破皮疹而继发细菌感染。
4. 水痘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已经接触的易感儿童应检疫3 周。
5. 接触水痘患者72 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起到预防作用。
6. 托幼机构中的易感儿童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
7. 孩子皮肤瘙痒时,可以使用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轻轻擦拭。
8. 水痘切忌使用激素治疗,否则会出现全身性重症水痘,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脏等,有致命危险。
3号“通缉令”:红眼病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由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
好发于春、夏季。
◆好发年龄:可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流行。
◆主要症状
1. 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 ~ 2 天内发病。
2. 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一般不影响视力。
3. 如果是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表现为结膜大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稍有模糊,病情恢复较慢。
4. 并发症在婴幼儿多见,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防护宝典
1. 预防红眼病,要做到勤洗手,注意不要用手揉眼睛。
2. 在疾病流行期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乐场等。
3. 若要游泳,可用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预防性用药。
4. 一旦宝宝感染上红眼病,应及时带他去医院眼科诊治,如果治疗不彻底可能变成慢性结膜炎。
4号“通缉令”:流行性乙型脑炎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因而春末至秋初是发病季节。
◆好发年龄:10 岁以下儿童易感。
◆主要症状
1. 潜伏期4-21 天,一般为14天左右。
2. 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精神不振,部分宝宝可出现颈项强直脖子硬。
3. 病程进入第3 天往往会出现惊厥或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脑疝等重度症状死亡率很高。
4. 大约30%重症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防护宝典
1. 预防关键是灭蚊防蚊、接种乙脑灭活疫苗以及做好对猪、马等牲畜的管理,降低动物圈带病毒率,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2. 如遇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以免失去就治疗机会。
5号“通缉令”:细菌性痢疾
危险指数:★★★
◆感染病因:由志贺菌属( 痢疾杆菌) 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好发年龄: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发病率较高。
◆主要症状
1. 起病急,伴有发热,寒颤,呕吐,左下腹部和脐周疼。
2. 有腹痛和腹泻,腹泻可达几十次,总有排不净大便的感觉。
3. 腹泻初呈糊状或水状,后变成黏液或脓血便。
◆防护宝典
1. 首先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2. 宝宝患病后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不要吃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3. 一旦确诊要及时隔离、消毒,并彻底治疗7 ~ 10 天。
4. 如果全身症状急而重,在高热后半天至一天内抽风、昏迷或同时伴有休克,可能为急性中毒性痢疾,须及时住院救治。